(来源:乡味宁夏)
万亩沃土间,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的滴答声与无人机掠过万亩良田的嗡鸣此起彼伏,直播间内农民主播们推销宁夏农产品的吆喝声穿透屏幕,涌入天南海北的订单。这一幕幕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宁夏通过数字赋能,让农民从“面朝黄土”转变为“指尖操控”的生动写照。
电商平台的兴起,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而数字技术在重构流通链条的同时,也为重塑农业生产基本逻辑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永宁县闽宁镇的凯盛浩丰(银川)智慧农业产业园里,6万余株小番茄在智慧玻璃温室中无限生长,植株高达20米,每平方米产量达75公斤,是传统大棚的6-8倍。随着技术人员轻点鼠标,遮阳幕帘便随光照自动开合,水肥通过滴灌系统精准输送至根系,温室环境数据实时汇入中控平台。“从播种到采收,全程用数据说话,连番茄的‘营养餐’都是算法定制的。”产业园技术主管刘云云说。这种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让当地农民从“靠天吃饭”的劳力变为月收入超4000元的“产业工人”。
“靠天吃饭”的劳力变为“产业工人”
智慧温室管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系统、智能决策系统、智慧设施农业大脑……在永宁县闽宁镇凯盛浩丰(银川)智慧农业产业园,现代智慧温室有了最生动的展现。这里产出的“一颗大”的樱桃串番茄,“住”在恒温玻璃温室,“喝”着定制纯净水,“吃”着精心配比的营养液,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精致生活”。
作为宁夏首个半封闭智慧温室,这片占地广阔的种植区宛如一座巨型植物工厂,南北宽235米,东西长216米。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系统,它为番茄生长搭建起“会呼吸”的“数字温床”。6.2万余株番茄藤蔓顺着悬挂绳索向上攀爬,在温室中形成一片延绵起伏的绿色波浪,颇为壮观。
工人们推着装有缓冲滚轮的采摘小车,沿着栽培床下预埋的金属滑轨轻盈前行。伴随着“咔嚓”声,饱满诱人的樱桃串番茄被摘下,装筐后送往分拣区筛选。不同于传统土壤栽培,这里的每一株番茄都扎根于岩棉中。产业园品控主管马崴介绍:“下面铺设的是岩棉块,既保障植株根系下扎,也促进植株吸收养分。”
据了解,园区引入了国际前沿的蔬菜生产设施——文洛式玻璃连栋温室,以及全球领先的无土栽培技术。其覆盖的超白减反高散玻璃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能为番茄生长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光照。主体框架选用优质碳素钢,不仅防腐性能出色,荷载能力也极强。屋顶的智能通风开窗系统由电机全自动化操控,通风高效且无须人工干预,防虫网的设计还能有效抵御虫害。温室还设计了双层水平幕帘,上层遮阳,下层保温,为番茄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
马崴介绍:“温室可通过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感知温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肥灌溉量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在种植方面,园区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压力补偿式滴灌,让每一株番茄都能均匀吸收水肥。同时,园区坚持物理生物综合防治病虫害,采用熊蜂授粉,确保产出的番茄零农残、零激素、零重金属。
据了解,在2024~2025产季,园区种植的樱桃番茄凭借“一颗大™”“绿行者”品牌,成功走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入驻盒马鲜生、淘菜菜等新零售渠道,还通过天猫、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消费者得以品尝到银川智慧农业培育的美味果实。
乡味宁夏原创,欢迎转载分享~
编辑:鲍捷
责编:刘文静
审核:陈彩云
总编:段鹏帅
网址:nynct.nx.gov.cn
投稿邮箱:xwning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