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惊人!清华教授柳冠中厉声质问:“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无人银行,人去哪儿了?科技没有人,还要人干嘛?”
最近看到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柳冠中的一段话 真是让人深思。这位在设计界享有盛誉的老教授 厉声质问道:"无人飞机 无人驾驶 无人商店 无人酒店 无人银行 人去哪儿了?科技没有人 还要人干嘛?"听到这话 说实话 我心里咯噔一下。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 但细想起来却让人不寒而栗。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 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的"无人"产品问世 似乎一切都在朝着自动化 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 人的价值和位置在哪里呢?
当"无人"成为潮流
走在大街上 你会发现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无人便利店里 顾客自己扫码付款 没有收银员的笑容和问候。无人餐厅里 机器人️端茶送水 缺少了服务员的人情味。就连银行 也开始推广无人网点 很多原本需要人工办理的业务 现在都可以通过机器完成。
前几天我去一家新开的无人超市 体验了一把所谓的"未来购物"。整个过程确实很便捷 拿了东西直接走人 系统自动扣款。但是逛完之后 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缺少了那种温暖的人情味。购物不再是一种社交体验 而变成了冷冰冰的交易行为。
效率至上的代价
不可否认 这些"无人"技术确实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成本。企业喜欢它们 因为机器不会要求加薪 不会请假 不会罢工 24小时待命。消费者也觉得方便 不用排队等待 不用看服务员的脸色。但是 我们真的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世界里吗?
柳冠中教授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当我们一味追求效率和自动化的时候 可能正在丢失一些更珍贵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情感的交流 以及那些无法量化的温暖时刻。一个老人在银行窗口和工作人员聊几句家常 一个孩子在商店里好奇地问售货员问题 这些看似"低效"的互动 其实正是人类社会的温度所在。
科技应该服务于人 而不是替代人
我觉得柳教授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科技发展的目标应该是让人生活得更好 而不是让人变得多余。我们需要的是"有人"的科技 而不是"无人"的冰冷。比如 智能客服可以处理常见问题 但复杂情况还是需要人工介入。自动驾驶可以减少交通事故 但关键时刻还是需要人来判断和决策。
真正好的科技设计 应该是增强人的能力 而不是完全替代人。就像一把好的工具 能让木匠做出更精美的家具 但永远不会取代木匠的创造力和匠心。科技可以帮我们处理重复性的工作 但那些需要创意 情感 和人文关怀的领域 还是需要人来承担。
重新思考人的价值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进步。不是所有的自动化都是好的 不是所有的"无人"都值得追求。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我们也要保留人性的温度。让科技成为连接人与人的桥梁 而不是隔离的墙壁。
柳冠中教授的这番话 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不要忘记什么是最重要的。技术可以日新月异 但人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始终被重视。科技的终极目标 应该是创造一个更美好 更有温度的世界 而不是一个冷漠高效的机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