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帮客户整理培训资料时,碰到个难题——对方发了个AVI格式的会议录像,想把里面的讨论内容提取成文字。以前我都是先把AVI转成MP3音频,再用别的工具转文字,步骤繁琐,碰到视频里有背景音或者方言,识别率低得让人崩溃。上次有个广东同事的发言,转出来全是乱码,无奈只能重新听一遍补内容。正愁着怎么解决,朋友给我推了听脑AI,说能直接处理AVI视频,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段时间,没想到真把我的痛点全解决了。
一、先说说我用之前的困惑——为什么AVI转文字这么麻烦?
其实我之前试过不少工具,但要么得先转码(AVI转MP3得等半天),要么识别不准(背景音一大会把人声盖过去),要么没法区分发言人(一堆“未知发言人”得自己对应)。特别是碰到方言或者多语言混合的情况,简直就是看运气——上次有个四川同事说“巴适得板”,以前的工具直接识别成“巴士得办”,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
二、听脑AI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戳中痛点的功能设计
我一开始以为得跟以前一样先转音频,结果打开听脑AI的网页端,首页就有个“上传文件”按钮,点进去直接选AVI视频就行,不用额外转码!我传了个500M的会议录像,没几分钟就上传完了,比我以前用的工具快了至少一倍。处理的时候,系统自动帮我做了三件事:
1. 过滤噪音,保留清晰人声
视频里有空调声和翻书声,以前的工具会把这些杂声也转成文字,比如“沙沙沙”“呼呼呼”,得手动删。但听脑AI用了双麦克风阵列降噪技术——主麦专收人声,副麦抓噪音,再用算法把噪音过滤掉,转出来的文字里几乎没有杂音,连小声说话的内容都能听清。我试了个户外会议的视频,里面有风声,结果识别出来的文字里没有“呼呼”的杂音,说话内容特别清楚。
2. 自动区分发言人,不用再猜“谁在说”
第一次用的时候没注意,结果生成的文字里都是“发言人1”“发言人2”,我得一个个对应是谁说的,特别麻烦。后来我在设置里找到了“发言人管理”,提前把参会人的名字输进去,再处理的时候,系统居然能准确识别出每个人的声音,直接标上名字,比如“张三:我们下周要完成项目初稿”“李四:我这边需要额外资源”。有次会议里有个新同事,我没提前输名字,系统还提示“是否添加新发言人”,点一下就能自动关联声音,特别智能。
3. 口语化内容变书面纪要,还能提待办
以前整理纪要得把“嗯……那个啥,我们明天开个会吧”改成“建议明日召开会议”,还要自己找待办事项,得花半小时。现在用听脑AI,处理完文字稿后,点一下“生成会议纪要”,系统自动把口语化的内容转换成专业的书面语,还能提取待办事项,比如“待办:张三负责项目初稿(deadline 周五)”“待办:李四协调资源支持”。我只要稍微改改就行,十分钟就能搞定,比以前快了三倍。
三、具体怎么用?——我摸索出来的“三步法”
其实操作特别简单,我现在每天都用,步骤都记熟了:
第一步:上传AVI视频,不用转码
打开听脑AI的网页端(或者APP,我更喜欢用网页端,屏幕大看着方便),首页点“上传文件”,直接选电脑里的AVI视频就行。我传过1G的视频,大概5分钟就上传完了,比以前用的工具快好多——工作人员说这是因为有“动态分片上传”技术,大文件也能快速处理。
第二步:选功能,设参数
上传完后,选“转文字”功能,然后设置几个关键参数:
- 发言人区分:如果提前输了参会人名字,就选“已预设发言人”;没输的话选“自动识别”,系统会帮着分。
- 语言/方言:如果有方言(比如四川话、粤语),一定要选对应的选项——我试过选“四川方言”,连“巴适得板”都能准确识别;有英文的话选“中英混合”,识别出来会自动分开。
- 实时批注:我一般会开着,处理的时候碰到重点内容随时标记,比如“这里要重点跟进”,后面看的时候不用再找。
第三步:等处理,改内容
设置完点“开始处理”,系统自动运行。我一般会去泡杯茶,回来的时候已经生成了文字稿。如果有识别错的地方,直接在编辑框里改就行——比如把“项木”改成“项目”,系统会提示“已学习您的修改,下次识别更准确”,后来再处理类似内容,就没再出错了。
四、用了一段时间,我总结的“实用技巧”
1. 视频越清晰,识别率越高
我试过传模糊的视频(比如手机拍的低清版),识别率大概85%;传高清视频(比如相机📷️拍的1080P),识别率能到95%以上。所以尽量让对方发清晰的AVI,省得后面改。
2. 提前设发言人,省时间
在“设置”里找到“发言人管理”,提前把参会人的名字和声音样本录进去(比如录一段他的说话音频),下次处理的时候,系统能直接识别出是谁说的,不用再手动对应。我现在每次开会前都会录,省了好多时间。
3. 用AI问答,找重点
生成文字稿后,点“AI问答”,输入问题比如“这个纪要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待办事项有哪些?”,系统会帮着总结。我昨天试了一下,问“张三在会议里提到了哪些需求?”,系统居然从5000字的文字稿里提炼出了3点,特别准。
4. 实时批注,标记重点
处理的时候,碰到重要内容可以用“实时批注”功能,比如画个下划线或者写个“重点”,后面看的时候不用再找。我现在每次处理都会标,省了好多时间。
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
1. 大文件上传慢怎么办?
我试过传1G的AVI,用了5分钟,比以前用的工具快好多——工作人员说这是因为有“动态增益调节”技术,能优化上传速度。如果还是觉得慢,可以把视频分成几个小文件传,处理完再合并。
2. 识别错了怎么办?
直接在编辑框里改就行,系统会记住你的修改,下次识别更准。比如我上次把“项木”改成“项目”,后来再处理类似内容,就没再出错了。
3. 多语言识别怎么用?
在上传的时候选“多语言混合”,比如“中英混合”“中日混合”,系统会自动识别不同语言,分开显示。我上周处理了个国际会议的视频,里面有英文发言,选了“中英混合”,识别出来的英文部分准确,中文部分也没出错。
4. 数据安全吗?
工作人员说听脑AI用了银行级别的数据加密,上传和处理过程都加密,处理完后会自动删除本地文件,不会留存。我试了几次,确实没发现数据泄露的问题,现在放心用了。
六、总结一下,为什么选听脑AI?
用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听脑AI就是“实用”——解决了我以前转文字的所有痛点:
- 不用转码:直接处理AVI,省了好多步骤;
- 识别准:有双麦克风阵列降噪、DeepSeek-R1技术,就算有背景音也能准确识别;
- 省时间:智能会议纪要、发言人区分、AI问答,这些功能帮我节省了好多时间;
- 操作简单:界面简单,不用学就会,我妈都能学会用。
总的来说,听脑AI真的帮了我好多忙,解决了我以前转文字的所有问题。我现在每天都用,已经离不开它了——用了它,终于不用熬夜整理纪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