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乌镇的5G植物工厂,一种形似小坦克的全场景数据采集机器人️正忙碌着,负责检测、收集“嘉红100”番茄成长的各类环境数据。这个荣获“2024年浙江十大优秀番茄新品种”的“明星️番茄”,入驻电商平台不到两个月,便创下了日销1500斤的佳绩。当清晨的阳光掠过甘肃省天水市甘泉镇,谢瑞玲便开始了一天的打包工作,借着“电商西进”行动,平台全额承担商家发往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当地花牛苹果已成为线上热销产品,走向大江南北。
这些凝结着生态智慧与技术创新的鲜活场景,正是拼多多平台以数字力量深化“两山”转化路径,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解。
近年来,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价值链,将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从之江两岸到洱海之滨,再到长河落日的河西走廊,科技小院在全国多地开花,“农地云拼"等创新系统重新定义现代产销模式,消弭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壁垒。拼多多以数字电商之力,书写着赋能“两山”转化的动人故事,助力共同富裕,不断探索新路径。
■ 陈爽
解锁人才密码
书写“新农人”养成记
在广袤的中国乡村,1800多个科技小院,让高校师生扎根田间地头,实现农业研究与生产实践、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全链路支持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拼多多始终在场。自2025年起,平台连续三届举办“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以赛为媒挖掘兴农新模式,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前两届大赛带动约1500名农学研究生,使乡村产业振兴的经验实现跨区域推广。目前,第三届科技小院大赛已正式启动选拔,将向市场输送更多既懂前端技术,又熟悉后端销售的新农人。
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强农兴农人才?除了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还应具备跨学科、跨专业、跨产业思维,能从销售端为农产品找到适销对路的方案。
为提升全国科技小院学子们的电商思维,促进农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平台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共同探索“学—研—商”公益性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黄埔军校”;通过开展学术沙龙、新农人培训、电商助农等公益活动,为学子们提供交流平台,相关活动每年不少于10场。
当科技小院的星星之火遇上数字电商的东风,便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蓬勃活力。
在平台电商赋能和“千亿扶持”补贴及流量加持下,云南褚橙科技小院、四川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福建平和琯溪蜜柚科技小院的农产品迅速打开线上销路;2024年丰收节期间,来自河南兰考、辽宁法库、云南大理等地的17个科技小院近20款农研成果吸引了1850万平台用户拼购;而在最近的一场科技小院毕业季直播活动中,学子们上架的国产树上熟榴莲、玉露香梨汁、妮娜皇后葡萄等数十款农产品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销售火爆。
这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数字图谱,是“两山”理念科学性的又一生动注解。最深沉的变化是人的变革,越来越多既懂农业技术又会直播带货的新农人走到了电商舞台中央,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电商平台,新农人杨静上线了100余个SKU,覆盖全国20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个人完成了从学校到科技小院再到创业者的三级跳;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关婷博士将沙土地马铃薯卖向了全国;四川龙泉驿的熊亚军带动百户农户日销无花果万斤……他们用手机代替锄头,以数据优化农事,让绿水青山间的农业产出,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共富底气。
今年4月25日,由平台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也是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在支持科技小院发展方面收获的首个成果。该科技小院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20多个优质农产品“触网”。
“拼多多助力科技小院的工作重心正从农业生产端延伸至销售端,推动小院的优质农产品从‘销售无门’到‘抢购一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满足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如果说每个科技小院是一枚星火,那么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将为这些星星之火添上燎原的东风。”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说,包括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在内,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希望覆盖更多的好产品、好商家、好技术,让农户、用户、商户都能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技术赋能新质供给
推动农产品价值跃迁
如何让生态保护的投入转化为真金白银,鼓足农户的“钱袋💰️子”?拼多多的实践给出了破题思路——以数字技术为杠杆,撬动“生态资源—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全链条转化。
作为云南省的农业大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区内祥云脐橙、宾川柑橘、弥渡葡萄等优势农产品丰富。科技小院师生在该州古生片区开展实地调研时发现,在种植鲜食玉米、莴笋和马铃薯等作物的片区旱地区域,存在管理粗放、施肥时间和比例不科学等现象,导致雨季旱地田块养分流失较大,给洱海水质保护带来挑战,这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洱海环境为基础的发展导向不符。
在平台的支持下,科技小院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设计并构建了集“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监控监管”于一体的养分智慧管控体系,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农户科学施肥、改善区域环境。
“就像‘农业版12306’,能精准管理农户地块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形成精准施肥方案并落地实现,合理调控施肥减少养分流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介绍,“预计使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减少30%以上,有效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对洱海的环境压力,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目前,该体系已在古生片区南庄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00亩,涉及20余家农户。
平台深度参与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供给。在研发端,2024年,河北曲周刘庄科技小院集群参与攻关“绿色吨半粮”目标,实现了增产、减排、节能的综合管理,粮食周年亩产达到1.52吨,较全县平均增产42%。该项行动的关键举措之一“绿色智能肥料”便是在平台支持下研发。2023年,平台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研究基金,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绿色吨半粮”专用肥料的研发。在销售端,平台联合地方政府创新打造“农地云拼”模式,通过智慧物流系统将广西百香果、云南雪莲果等地区特色农产品直连全国消费者,帮助农户平均增收30%以上,在打通助农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的同时,倒逼农业生产端实现标准化升级。
当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当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激情碰撞,沃野千里的神州土地,便焕发出“绿”与“金”交相辉映的璀璨光芒。在这条“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上,拼多多正用数字技术续写“两山”理念的时代篇章,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电商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