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东莞证券发布的固态电池系列之干法电极专题报告指出,干法电极作为助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凭借无溶剂、高压实密度、低成本等优势,正催生设备新增与迭代需求,行业有望进入中试到量产攻坚期,同时需警惕技术与产业化风险。
从技术工艺来看,干法电极是新型电极制造技术,与传统湿法工艺核心差异在于无需溶剂及烘干、溶剂回收工序,核心工序为“干混+纤维化+辊压”。其主流路线为粘结剂原纤化法,通过物理机械力使固态粉末形成自支撑膜;静电喷涂法尚处实验室阶段。当前干法工艺关键难点是无溶剂下材料混合均匀性与成膜一致性不足,良品率较低,但相较湿法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约20%、降低制造成本10%以上,还能规避硫化物电解质对溶剂敏感的问题,适配全固态电池主流技术路线。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5-2026年中试线将密集落地,全球主流电池厂商计划2027年左右小批量生产,2030年规模量产。我国确立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流路线,分三阶段推进:2025-2027年攻关第一代(200-300Wh/kg)、2027-2030年第二代(400Wh/kg)、2030-2035年第三代(500Wh/kg)。干法电极因适配硫化物路线、简化流程,成为产业化关键,预计带动固态电池设备市场高速增长,2030年全球规模将达1080亿元,全固态电池设备达4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0%。
设备需求方面,干法工艺催生新增与迭代需求。纤维化设备是核心增量设备,占设备成本30%以上,主要有气流粉碎机(效率高)、螺杆挤出机(良率高)、开炼机(适应性强)三类;干混机需升级温控与混合结构,确保材料均匀分散;辊压机需提升压力精度与均匀度,适配高压实需求。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