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安全牛:2025公有云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98页
《公有云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2025版)》核心内容总结
《公有云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2025版)》围绕国内多厂商多形态云共存环境下的公有云安全展开,系统梳理技术方案、应用实践及未来趋势,核心内容如下:
在市场规模与发展格局方面,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长迅猛,2024年规模达6929亿美元💵,预计2030年接近2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速领先,2024年规模8288亿元,公有云占比75%,其中IaaS占公有云70%、PaaS增速稳健且占比微超SaaS、SaaS因AI智能体首年暴增。国外市场以公有云为主导且厂商集中,国内则呈公有云(含政务、大厂、行业类)与多形态私有云共存的多云格局,头部公有云服务商已形成稳定领先的市场态势。
公有云安全发展呈现显著特征与路径。其发展源于需求驱动与自我迭代,历经“四阶段(应用安全、主机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原生云安全)+四演进(云原生安全、数据安全、零信任、云安全中心)+四体系(一体化、三同步、主动防御、智能防护)”,技术实现对传统安全的“代际超越”,基础设施与基础安全能力接近“完全成熟”,但在新兴场景防护、智能化深度等方面仍存挑战。客群从中小企业拓展至大中型行业用户,“混合云”及混合IT环境安全成重点需求;市场格局上,云厂商主导且差异化定位长期持续,公有云安全厂商与传统安全厂商将从“边界竞争”迈向“生态共生”。
技术体系层面,公有云安全以“纵深防御”为框架,含四层核心架构。基础设施安全层是基石,云厂商负责物理设施安全、虚拟化隔离及可信计算技术,构建可信环境;安全能力层为防御中枢,提供网络、主机与容器、数据、应用等模块化安全能力,支持“安全即服务”;安全管理与运营层是中枢,整合数据与能力,实现统一管理、自动化响应及合规审计;用户交互层明确责任共担边界,云厂商提供工具支持,客户负责业务配置与操作安全。
应用与生态方面,不同行业公有云安全场景差异显著。金融行业聚焦交易防护与合规保障,医疗行业侧重隐私保护与精准访问控制,互联网行业需抗DDoS攻击与保障业务连续性,政务行业坚守数据主权与合规运作,制造业守护工业数据与传输安全,应用成效显著提升各行业安全防护与业务效率。产业生态涵盖公有云服务商、第三方安全厂商、行业用户、监管机构,供给侧云服务商与安全服务商互补,需求侧行业属性决定需求导向,中大型企业为核心付费群体,但供需两侧均面临技术、协同、认知等挑战。
未来趋势上,国外公有云安全呈“技术领先、生态成熟、标准统一”特点,国内则围绕“本土化场景”,以“数据安全与主权”为底线、“混合云协同”为常态、“国产化适配”为基础,推动原生安全与国产化融合、混合云协同安全技术成熟、多公有云安全协同机制完善及隐私计算本土化落地,最终实现“安全支撑业务创新”。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