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如何从“规划图”变“实景图”?
四大核心技术与六步落地路径详解
零碳园区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布以来,各地配套政策正加速推进。面对“零碳园区到底如何建设”这一现实命题,我们需要回归系统思维,从能源结构、用能场景和数字化管理三个维度协同推进——这不仅是为了响应政策,更是实现真正可持续、低成本低碳运营的必然路径。
零碳园区建设三大核心路径与底层逻辑
01
能源绿色转型
构建新型能源系统
传统园区能源依赖外部电网、化石能源占比高、波动成本大。零碳园区的核心,是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本地化能源系统:
清洁能源供给:规模化铺设光伏,实现绿电自发自用;
多能互补系统:通过“风光储氢”等多能源耦合,提升系统韧性;
“源储网荷”一体化:将发电、储能、电网和负荷视为可协同调度的整体,实现动态平衡。
动机
摆脱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降低用电成本,提高园区能源安全性。
02
应用绿色转型
推进全场景低碳化
园区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筑、交通和生产环节。关键在于:
零碳建筑:结合节能设计、光伏屋顶、直流配电,大幅降低建筑运行碳排;
绿色交通:部署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推动电动化+清洁电力协同;
产业低碳化:实施电机节能、工艺优化,推动余热/余冷回收,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动机
从终端消费侧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实现电–碳–成本的协同下降。
03
能源数字化转型
实现智慧管控与持续优化
没有数据,就无法管理。通过数字化实现:
碳排放监测与核算:实时摸清碳家底,实现精准碳盘查;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IEMS):打通源–储–网–荷全链路,实现预测、调度与优化;
数据驱动优化:基于AI算法实现负荷预测、储能调度、电价响应等策略闭环。
动机
实现从“粗放用能”到“精细控能”,让节能降碳可测量、可验证、可优化。
四大核心技术体系
光储直柔如何支撑零碳园区?
在上述三大路径中,“光储直柔”系统是实现园区零碳运营的底层基础设施,具体通过四大核心模块落地:
核心一
光储直柔能源站
——园区的“绿色电厂”
功能:整合光伏、储能并实现直流化耦合,作为园区新型“绿电心脏”。
价值:实现绿电就地存储与高效直用,完成削峰填谷、需量管理、后备供电等多重目标。
核心二
新型直流微电网
——高效联接多能源系统
功能:打造以直流母线为骨干的配电网络,连接光伏、储能、充电桩、空调等负荷。
价值:降低交直流变换损耗(提升效率6~8%),更易接入新能源与储能,实现多能互补。
核心三
新型柔性智能负荷
——让用电设备“聪明可调”
功能:整合光伏、储能并实现直流化耦合,作为园区新型“绿电心脏”。
价值:实现绿电就地存储与高效直用,完成削峰填谷、需量管理、后备供电等多重目标。
核心四
IEMS能碳管理系统
——园区的“智慧大脑”
功能:集成能源监控、碳排管理、优化调度与云端运维。
价值:实现“电碳费”一体管控,做到“管得着、管得住、看得见”,持续降本减碳。
光储直柔
零碳园区的技术底座
我们将光储直柔作为核心研究方向,以“光伏优先、直流织网、储能缓冲、柔性调控”为技术路径,真正实现新能源在园区中的“高比例、高效率”应用,为更多区域的用户侧能源转型,提供兼具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与国家“双碳”战略的扎实落地。
零碳咨询→项目勘察→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成果鉴定
提供一站式闭环解决方案。
让零碳园区不止于理念,更成为竞争力。
如需深度交流或定制方案,
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