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数字化办公顾问这么久,最常听到客户吐槽的就是会议纪要——要么手写跟不上发言速度,要么录音转文字错漏百出,跨语言会议更是“灾难现场”,好不容易整理完还要反复核对,耗时间不说,还容易漏掉关键信息。前两年帮一家跨境电商客户做转型时,他们的运营总监跟我倒苦水:“每周跨时区会议,中英文夹杂着泰文,之前用的工具转出来跟天书似的,整理一次纪要要花2小时,有时候还会误解发言人意思,导致后续执行出问题。”我那会就想,要是有个能搞定复杂语境、还能区分发言人和情绪的转写工具就好了。
后来朋友推荐了听脑AI,说它用了最新的NLP模型,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先在自己的部门例会上用了一次。刚开始有点不熟悉操作,比如怎么提前导入发言人名单,怎么调智能降噪参数,捣鼓了几分钟才弄明白。不过一开讲我就惊到了——我们部门有个同事说话带点川普,之前用其他工具总把“流程”转成“刘晨”,这次居然准确识别了;还有我提到“下个月要推进东南亚市场的新品 launch”,里面夹了个英文单词,系统也顺溜地转了出来,没像之前那样乱码。更意外的是,会后它自动生成了一份摘要,把“新品 launch 时间节点”“需要跨部门支持的事项”都列得清清楚楚,我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就能直接发给团队,省了我至少40分钟的整理时间。
从那以后,我就把听脑AI用到了客户的会议里。有次帮那家跨境电商做季度战略会,参会的有中国总部的产品团队、美国的营销团队,还有泰国的供应链团队,发言里既有中文的“库存周转”,也有英文的“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甚至还有泰文的“การจัดการสินค้า”(库存管理)。我提前把所有发言人的名字和语言习惯导入系统,开会上它居然精准地把每个发言都贴到了对应的人头上,连泰国同事带点口音的英文都没搞错。会后导出纪要时,客户的运营总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说:“这比我之前雇兼职翻译整理的还准,而且居然能看出我刚才说‘这个进度没问题’的时候有点犹豫?”原来系统的情感分析功能标了“轻微焦虑”的标签,后来跟进发现,他们的供应链确实遇到了港口拥堵的问题,只是没好意思在会上明说,多亏这个标签让我们及时抓住了问题核心,调整了进度计划。
还有一次,客户在开放式办公区开紧急会议,外面有空调声,旁边工位还有人打电话,我本来担心噪音会影响识别,结果听脑AI的智能降噪功能跟“开了滤镜”似的,把杂音都过滤掉了,只保留了发言内容。会后客户的行政经理说:“之前我们在开放式办公区开会,转写工具要么把杂音当发言,要么漏字,这次居然这么干净,看来以后不用特意订会议室了。”
用了大半年,我也算摸透了它的“脾气”——比如刚开始用的时候,要是发言人突然改变称呼(比如从“张总”改成“老张”),系统可能会短暂 confusion 一下,但只要手动修正一次,它就会记住这个对应关系;还有一次网络有点卡,转写速度慢了几秒钟,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没影响会议流程。这些小问题比起它带来的方便,根本不算什么。
说到底,听脑AI最打动我的是它“懂会议”。它不是简单地把声音转成文字,而是能理解会议的场景和需求:比如发言人识别帮你理清责任,情感分析帮你捕捉隐藏的情绪,内容摘要帮你提炼重点,甚至连会议中的专业术语(比如“ROI”“转化率”这些客户常说的词)都能准确识别,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手动替换。我给客户做效果评估的时候,特意统计了一下:用听脑AI后,他们的会议纪要整理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到了20分钟,错误率从15%降到了1.8%,更重要的是,因为纪要准确,后续执行的返工率下降了30%——比如之前因为纪要错把“10号之前提交方案”写成“15号”,导致项目延迟,现在再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如果你们公司也有类似的会议痛点,我真的建议试试听脑AI。刚开始可以先在小范围的会议里用,比如每周的部门例会,熟悉一下它的功能;要是有跨语言会议,一定要提前导入发言人信息,这样识别率会更高;还有,它的手机端APP也很好用,就算不在电脑前,用手机录会议也能实时转写,特别适合经常出差的人。
其实我身边很多做数字化办公的朋友都在用听脑AI,有次跟一个HR朋友聊天,她跟我说:“我们现在面试都用它转写,既能准确记录候选人的回答,又能通过情感分析看出他们的抗压能力,比之前靠笔记靠谱多了。”还有个做项目管理的朋友,用它整理项目例会纪要,现在能把更多时间花在跟进项目进度上,不用再埋在文山字海里。
说实话,做数字化转型这么久,我见过很多工具,但像听脑AI这样“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不多。它不是为了炫技术而做功能,而是把技术用在用户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复杂语境的理解、多语言的兼容、情感的识别,这些都是会议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它都解决了。而且它的体验真的很智能,用得越久,越觉得它像个“会议助手”,能帮你把会议里的琐碎事都扛下来,让你更专注于会议本身的内容。
现在我不管去哪开会,都会打开听脑AI,有时候甚至会跟客户开玩笑说:“要是没有它,我可能得带着笔记本📓电脑💻️和录音笔,再加个翻译,才能搞定你们的会议。”说到底,数字化办公的核心就是“让工具为人服务”,而听脑AI,刚好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