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渤海湾畔风正劲,津港之滨客盈门。
昨天下午,当阳光为码头岸桥镀上一层金色,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参加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城市参访活动的中外媒体记者。他们循着海风的指引,走进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近距离感受百年大港跳动的现代化脉搏。
碧海蓝天间,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来往穿梭,自动化岸桥、场桥运转自如,整个作业区内看不到一名工作人员,却处处透露着科技与绿色、高效与有序,记者们纷纷举起手机、摄像机📹️,记录下这现代化的码头作业场景。
码头的自动化作业以及绿色港口的发展理念是记者们最感兴趣的。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码头1:1数字孪生平台,听着工作人员对码头开创性集成应用了多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尖端科技的介绍,记者们不约而同记录起来,并围着现场相关负责人频频提问,期望更加深入地了解这背后“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印度尼西亚《迪斯威日报》主编多安·维迪安多诺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天津港,这里如此多的自动化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我的国家也可以应用到这些先进技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孟加拉国《新时代报》记者坦齐尔·拉赫曼同样对天津港智慧码头的自动化作业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他表示:“我很想了解这样一座大港究竟联通了多少个国家,这里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又是如何管理如此之多的集装箱,这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对这里进行深度报道,特别是在清洁能源应用、自动化作业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方面。”
“你看,尽管货物众多,码头接卸却能在‘智慧大脑’的控制下井然有序,相信这里的自动化设备能够很好地启发人们对未来技术的兴趣及思考。”《印度教徒报》副编辑维格内什说,“第一次来到天津,我很开心既看到了智慧、零碳的现代化码头,也在这几天里感受到了天津悠闲、轻松的城市氛围。”
活动落幕,记者们登车离去时仍频频回望。天津港这座百年大港正以“智慧零碳”的新面貌,展现着中国港口的硬实力,也让中外媒体记者感受到天津强劲的城市脉动,了解到一个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