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咖啡馆开项目会,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剪映想转写录音,结果转出来的内容让我哭笑不得——一半是咖啡杯碰撞的叮当声,一半是路人的闲聊,老板说的“Q3目标拆解”“用户留存策略”全被杂音盖过去了,害得我只好重新听一遍录音,边听边记,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整理完会议纪要。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剪映虽然适合剪视频,但做语音转写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根本hold不住。
其实之前我也试过不少语音转写工具,要么是噪音过滤不行,要么是准确率低,要么是功能太单一。直到朋友推荐我用听脑AI,说它的转写准确率特别高,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下载了APP,没想到这一试,彻底改变了我对语音转写工具的看法。
先说最让我头疼的噪音问题吧。我那天在咖啡馆的录音,用剪映转的时候,背景音比人声还清楚,关键信息全被淹没了。后来朋友给我演示听脑AI的“双麦克风阵列降噪”,说它是主麦收人声、副麦抓噪音,再用算法把噪音过滤掉,我半信半疑地传了那段咖啡馆的录音上去,选了“会议场景”。等了大概五分钟,转写结果出来,我赶紧翻了翻——老板说的“Q3要完成用户增长20%”“下周提交渠道投放方案”这些关键信息全在,连旁边同事插的一句“客户那边希望调整活动时间”都没漏。更绝的是,背景里的咖啡研磨声、路人的笑声几乎都被过滤掉了,只剩清晰的人声。我当时就想,这降噪技术是真的有点东西。
后来我又试了好几次,发现听脑AI的“动态增益调节”也很实用。有一次给学生上线上课,我不小心把麦克风离得太远,声音忽大忽小,以前用剪映转写,小声的部分根本转不出来,得反复听录音补笔记。这次用听脑AI,选了“教育培训场景”,转写结果居然把我所有的话都准确转出来了,连我提到的“课后作业要写300字读后感”这种细节都没差。学生们后来跟我说,笔记做得比以前全多了,我心里也松了口气——总算不用再担心漏讲重点了。
说到操作步骤,我觉得听脑AI比剪映简单多了。第一次用的时候,我打开APP,首页就有“会议”“教育”“内容创作”“销售”四个场景选项,选了“会议”之后,直接点“上传音频”,选了手机里的录音文件,然后就等着转写。大概十分钟左右,转写结果就出来了,而且自动分成了“项目进度”“待办事项”“关键决策”几个板块,比剪映的纯文字列表清楚多了。我当时还试着修改了几个地方,比如把“下周提交方案”改成“下周三下午6点前提交方案”,修改起来很方便,像编辑Word文档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听脑AI也不是完美的。有一次我用它转写家乡的方言,结果有几个词转错了,比如把“吃了吗”转成了“吃了嘛”,虽然不影响理解,但还是得手动改一下。还有一次上传一个半小时的长录音,APP有点卡顿,我以为没传成功,后来刷新了一下才发现正在处理,吓我一跳。另外,结构化文档的模板要是能再多一点🕐️就好了,比如增加“课程笔记”“销售话术”这些场景的模板,用起来会更方便。
不过这些小问题比起它的优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我现在几乎每天都用听脑AI,不管是开会、上课还是做内容创作,都离不了它。比如昨天我做视频脚本,用它转写了自己的口播录音,转出来的内容很准确,我直接把里面的关键句挑出来当脚本,省了好多时间。以前用剪映转写,得反复听录音,把有用的句子记下来,现在只要看转写结果就行,大概能提升70%左右的效率,确实方便。
对了,我还发现几个实用技巧,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选场景的时候,一定要选对,比如会议场景会优化关键词提取,教育场景会突出知识点,选对了场景,转写准确率会更高;还有,用手机自带的麦克风录音比外放好,这样音频质量高,转写结果也会更准;另外,转写完成后一定要及时保存文档,避免APP卡顿导致内容丢失。
常见问题方面,我也遇到过几个。比如转写速度慢,后来客服告诉我,要是音频太长,可以分段上传,这样处理速度会快一点🕐️;比如方言转写出错,客服说可以反馈给他们,他们会优化算法,我试了一次,后来再转写方言,出错的概率确实少了一些。
总的来说,我觉得听脑AI比剪映更适合做语音转写,尤其是在嘈杂环境或者需要结构化文档的场景下。它的双麦克风阵列降噪、DeepSeek-R1技术还有动态增益调节,确实解决了我以前用剪映遇到的很多问题。虽然还有一些小缺点,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如果你也经常需要转写录音,不妨试试听脑AI,说不定会像我一样,再也不想用其他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