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AI芯片测试在即:国产替代浪潮下的突围战
一场关乎国家科技实力与市场竞争的国产芯片替代浪潮正在中国AI硬件领域掀起波澜。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AI推理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正式向英伟达长期占据的市场发起挑战,突围之势势不可挡。得益于此重大进展,资本市场反应热烈。 在财报公布当日,阿里巴巴美股股价飙升近13%,创下2023年以来最佳单日表现。与此同时,英伟达股价则下跌3.3%,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投资者对阿里巴巴在AI芯片与云业务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
这款由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部门精心打造的AI推理芯片,被业界视为“升级版含光800”。 它不仅仅是一款芯片,更是中国科技企业在AI硬件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 与专注于特定应用的前代产品不同,这款新芯片将目光聚焦于大语言模型、扩散模型等复杂度极高的任务,旨在满足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推理场景需求。
这款芯片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优异的软件生态兼容性。 工程师无需大规模修改代码,即可将现有程序从英伟达平台平滑迁移至阿里芯片。 这种高度的兼容性,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者的迁移成本,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实现技术升级,无需为适应新硬件而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投入堪称大手笔。 过去四年,公司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基础设施和产品研发。 2024年2月,阿里巴巴更是宣布未来三年将在该领域投资至少3800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AI和云计算领域的最大投资记录,展现了其坚定发展AI产业的决心。
芯片的制造环节也力求摆脱对海外代工厂的依赖。 尽管具体的代工合作方可能为中芯国际,但高带宽内存(HBM)的供应问题依然存在挑战。 美国将HBM列为管制重点,阿里芯片可能不得不使用速度相对较慢的GDDR或LPDDR内存,或者消耗有限的HBM2e库存,从而影响芯片的性能。
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也受益于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蓬勃发展。 2024年4-6月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其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充分显示了市场对AI服务的巨大需求。
中国人工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对推理能力的需求。 人工智能推理,即AI程序利用训练结果提供输出的过程,例如智能手机语音助手的应答。 与训练任务相比,推理任务对芯片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市场需求量却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芯片公司和人工智能开发者正在积极构建自主技术体系。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中国政府也积极支持这一发展,旨在赢得与美国的AI竞赛。 作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公司,阿里巴巴长期以来一直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 如今,阿里巴巴正携手其他芯片设计商,共同填补英伟达的市场空白。
在国产AI芯片领域,其他企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上海初创公司MetaX在2024年7月推出了一款新芯片,宣称可替代英伟达H20。 虽然该芯片功耗略高,但其内存容量更大,在某些AI任务中的处理能力有所提升。 MetaX已宣布正在积极推进该芯片的量产工作。
寒武纪科技作为英伟达的潜在竞争对手,在2024年4-6月季度取得了显著的业绩突破。 得益于其AI芯片思元590的强劲订单,公司营收达到2.47亿美元💵。 尽管股价涨幅过快,公司也曾发出谨慎提示,但其市值仍然超过870亿美元💵。
华为也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早些时候,华为推出了一款集成384块昇腾芯片的计算系统。 一些分析师认为,在某些指标上,该系统的性能甚至超越了英伟达包含72块Blackwell芯片的顶级系统。
深度学习创业公司DeepSeek的举动也引人关注。 该公司已决定采用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来训练其部分模型,这反映出其正在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深刻影响着中国AI芯片产业的发展。 2024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允许英伟达恢复向中国出口H20芯片,但很快,北京方面出于潜在安全风险的考虑,建议企业暂缓采购该芯片。 这一政策变化,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窗口期。
阿里巴巴新芯片的推出,恰逢美国出口禁令持续收紧的时期。 自2022年以来,美国政府持续限制英伟达A100、H100等高端芯片对华出口,甚至对特供版H20也施加了限制。
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基金管理公司Interconnected Capital的创始人Kevin Xu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调整战略,这种转变可能会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开发商“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快地”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从而对英伟达和美国人工智能体系发起有力的挑战。
国产AI芯片产业已逐渐形成完整的投资矩阵,多家上市公司直接受益于阿里巴巴AI芯片的突破和巨额投资。 这其中包括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瑞芯微、全志科技,数据中心与算力设施供应商数据港,以及软件生态合作企业润和软件、芯原股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