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和生活中常出现英文缩略语,比如 APP、AI 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朋友)看不懂,给日常交流、使用手机或理解、认知带来麻烦。有人担心会冲击中华传统文化,但语言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只要合理引导,既能方便交流,也能守住文化根脉。
从历史来看,语言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过去汉语吸收过‘菩萨’(佛教术语)、‘葡萄’(西域词汇),这些外来词反而让表达更丰富。现在全球化背景下,AI、WiFi 这类科技缩略语能简化交流(比如‘人工智能’说起来比‘AI’长,日常用‘AI’更方便),就像当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本质是顺应时代需求。但也要兼顾各类人群的习惯,以汉语标识为主。
语言的开放性和文化的自主性并不矛盾。关键在‘分类规范’:专业领域(比如医院的 DNA🧬、IT 行业的 API)可以保留,因为暂时没有更简洁的中文替代;公共场合(比如地铁站、超市)则建议‘双标识’, 比如‘WiFi’旁边标‘无线🛜网络’,‘VIP 通道’同时写‘贵宾通道’,让不同人群都能看懂。这就像唐代长安城:既欢迎胡商带来异域商品和文化,又始终以华夏礼仪、汉字文化为核心,不丢自己的根。现在我们吸收缩略语,只要守住‘以汉语为主、方便实用’的原则,也能实现文化传承和时代创新的平衡。
老年人学习英文缩略语的核心需求是“简单、直观、有用”。无需掌握英文基础,也不用记忆复杂原理,重点是在生活中遇到时能认、能用。
老年朋友怎么学?记住 “3 个简单招”,不用学英文,不用背复杂原理,遇到时能认、能用就行:
1. 贴标签:家里常用物品 “对应着记”
在路由器上贴 “WiFi = 连网用的无线🛜网络”,手机壳里放 “APP = 微信、抖音这类软件”,汽车钥匙旁贴 “ETC 卡 = 上高速不停车的卡”,看一次记一次,慢慢就熟了。
2. 问身边人:遇到不懂就 “即时问”,去银行看到 ATM 机,问子女:这是不是取钱的机器?超市看到 “VIP 通道”,问收银员 :这是给贵宾走的吗?记住 “场景 + 物品” 的对应关系(比如 “ATM = 银行取钱”),比死记更管用。
3. 带小手册:随身装 “简易清单”,让家人帮忙打印一张 “高频缩略语小纸条”,只写最常用的(如下表),字体放大,放钱包👛里,想不起来就翻。 看到的缩略语 就想想其中文意思是什么? 在哪能遇到? 如: APP即 手机软件、手机桌面; ATM 即自动取钱,在银行 ; ETC即高速不停车收费,在高速收费站 ; WiFi即 无线🛜网络 家里、超市……
如果想记更多,记住 “先关联场景,再简单拆”: 比如记 “GDP”,先想 “新闻里说经济时会提”,若懂英文,再拆 “Gross(总的)+ Domestic(国内的)+ Product(产值)”,就是 “国内生产总值”; 记 “4G/5G”,知道 “数字代表第几代,5G 比 4G 快”,关联 “手机信号”,就不会混。
很多人觉得缩略语难记,是因为 “想记所有词”,其实只需重点记“日常生活高频出现”的缩略语(如 APP、AI、ETC、WiFi 等),专业领域的缩略语(如 IT 行业的 “API”、医学的 “DNA🧬”)如果用不到,完全不用记, 既减轻心理压力,也不影响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和记忆英文缩略语的核心是“先理解逻辑,再关联场景”, 避免机械背诵,而是通过拆解含义、绑定使用场景、结合个人习惯等方式记忆。
记忆英文缩略语的核心不是 “背下来”,而是在需要时能对应上中文意思。对普通大众(尤其是老年读者),推荐优先用 “场景关联法 + 工具辅助法”:在日常看到缩略语时,先关联场景(如 ATM 在银行→自动柜员机),不懂就问,慢慢积累即可。无需担心 “记不住”,高频接触后自然会熟悉,同时也能减少因不懂缩略语带来的认知麻烦。
以下是整理出的结合其使用场景和中文释义的常见英文缩略语分类表格:
常见英文缩略语分类对照表
另:985”是中国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计划的简称(1998 年 5 月提出,所以叫 “985”),常用来指 “好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是 985 大学)。
“211”“21” 是 “21 世纪”,“1” 是 “100 所左右”,意思是 “为了应对 21 世纪的发展,国家选 100 多所高校重点扶持”,目标是让这些学校成为 “全国高校的骨干”,基础教学和科研能力更扎实。
(文章及图片由作者根据人工智能搜集制作整理,欢迎修正、补充、复制、转发)
作者艺术简介:
雁声,北京市人,民间文化学者、特约艺术评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出版有个人诗集《雁鸣燕语》。
书画学习七十年代启蒙于中央工艺美院崔毅、张世简老师,后追随焦可群、姜守垣老师学习多年。中国铁道文联、卿云诗书画社早期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玉泉山书画院副院长,复圣轩文化传媒艺术顾问,香港《视觉艺术》特约艺术评论家。
多次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职工书画展。九十年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画新作邀请展》,参加《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等书画拍卖捐助活动。有关文艺理论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出版有《釉上彩瓷板画选集》。积极参加社会书画慈善捐助、救灾济困等公益活动。一位仍在用诗情画意品读生活、探索艺术且乐在其中之人!
编发:雷 祥 20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