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系统梳理了该中心的创新体系、服务能力及资源配置,展现其在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中的核心作用。
科学中心自2017年获批建设,已形成“大科学装置+高能级研究机构+前沿交叉平台”的全链条体系。现有建成及在建大科学装置10个,6个高能级研究机构,18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累计梳理341项科技服务,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25个领域,为科研与产业创新提供支撑。
大科学装置是核心科研支撑。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年运行超7000小时,提供细胞成像等15项服务;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创45.22T稳态磁场世界纪录,支撑多学科研究;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亿度千秒”等离子体运行,推动聚变研究;合肥先进光源等在建装置将进一步强化光子科学等领域优势。
高能级研究机构聚焦关键领域攻关。能源研究院突破氨氢融合等技术,服务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AIGC检测工具等,赋能多领域;大健康研究院构建6大技术平台,支撑新药研发;数据空间研究院推出可信数据流通平台,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环境研究院、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也在各自领域发力。
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推动跨领域创新。中国脑计划合肥中心构建脑疾病研究平台;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系统实现高精度加工;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提供多维度科研支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提供卫星通信等服务;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提供多元算力服务,服务企业超500家。
报告还提供详细服务指南,含各创新单元联系方式与机时申请流程,方便用户对接。未来,科学中心将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开放共享,助力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