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走进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带来《张朝阳的物理课》问界专场。这场课程以“新能源电池安全”为核心,将物理原理与现代制造紧密结合,开启了一场关于科技与安全的深度对话。
课程中,张朝阳以《新能源电池安全必修课:问界热失控防护与智能安全》为题,系统讲解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机制与潜在风险。他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为例,说明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迁移、电子经外部电路形成电流来实现能量转化,为车辆提供动力。然而,一旦电池内部的隔膜因损伤或老化而失效,正负极可能发生短路,引发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进而触发“热失控”。
张朝阳结合阿伦尼乌斯公式指出,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级增长,热量积累越快,反应越剧烈,形成正反馈循环,最终可能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他将这一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即温度较低、热量缓慢积累的初期;加速期,温度快速上升,反应速率急剧增加;失控期,达到临界点后,系统失去控制,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这一分阶段的解析,使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变得清晰可理解。
围绕热失控的全周期管理,问界构建了多层次的技术防护体系。在潜伏期,智能主动预警系统持续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关键参数,能够敏锐捕捉异常信号,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实现早期干预。进入加速期后,电池系统的十五重安全技术协同作用,从结构防护到热管理,全面控制高温与机械冲击。
若极端情况下进入失控期,多层防护网与云端监控系统将实时联动,通过数据分析和快速响应机制,配合智能热管理系统的高效散热能力,迅速疏导热量,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这套覆盖全周期的防护机制,将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安全网络。
张朝阳强调,安全的根本在于预防。除结构设计外,源头控制至关重要。问界所采用的电池单体来自宁德时代的极限制造体系,已实现PPB级(十亿分之一)的单体缺陷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三个数量级,从电芯层面大幅降低了安全隐患。
张朝阳在探访过程中,还深入了解了赛力斯超级工厂的智能制造能力。该工厂仅用12个月建成投产,已成功推出问界M9与问界M8两款旗舰车型,分别在“50万元级”和“40万元级”市场中保持销量领先。截至目前,问界品牌累计交付量突破75万辆,其中问界M9车型贡献超过22万辆。高效的制造体系与严苛的质量控制,为产品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活动尾声,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向张朝阳交付了问界M9的车钥匙,这一举动象征着科学探索精神与现代工业智慧的深度融合。这场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展现了物理原理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转化为可感知的保护力量。当科学认知与制造工艺协同作用,安全不再依赖于单一技术突破,而是成为贯穿设计、材料、制造与监测全过程的系统性成果。它提醒人们,真正的高端体验,不在于功能的堆叠,而在于对生命负责的确定性保障。科学与工业的结合,让安全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防御,重新定义了现代出行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