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破界与共生——从本届数博会系列论坛看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出版业态
当AI深度介入内容创作,出版业的“新答案”在哪里?8月28日至31日,以“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郑州举办。一项项展览,一个个论坛,让本届数博会成了数字出版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的展示台和新观点、新思想、新洞察的纵论场。
数字技术浪潮中,如何顺应科技变革,以深度融合赢得主动,加快发展出版新业态、打开出版发展新空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第九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指出,数字出版作为文化与数字融合的产物,正以惊人速度重塑行业生态,其核心价值仍在于传播知识、传承文明。
AI时代的出版究竟是什么样子?北京云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羽龙认为“出版业的春天要来了”。他直言:“技术进步会为出版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会让出版人有更多的市场。但AI再高效,也只是整合内容的工具,知识传递的关键,永远是人对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融合。”
期刊的数字化探索,也在展现着数字出版的新路径和新图景。
“‘人工智能+出版’将是出版生态发展大趋势,我们必须把握这个趋势,探索并着力打造新的出版生态。”在期刊数字化发展论坛上,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军指出,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范式,正推动出版生产从“编辑加工轴心”转向“服务轴心”,这种转变要求期刊围绕新轴心重构业务流程。
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着重强调了党刊的责任与担当。他提出,党刊作为思想建党主阵地,既要以“走新”姿态融入数字化,更要以“走心”坚守理论传播。
把视野放大到国际,“协作”和“IP”成了绕不开的关键词。
在数字出版国际合作论坛上,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谈及一个令人“提气”的事实: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量已全球领先,伴随着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早已崛起为“全球知识生产大国”。
这一优势应被充分激活,并深化出版领域的国际协作,通过版权©️合作拓展价值实现平台。
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晨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数字时代文明互鉴的关键载体,其全球化发展需推动从“内容输出”向“生态共建”升级,不能只停留在“把故事卖出去”,还要升级到“和海外一起建生态”——把“连载互动+付费激励”的模式分享出去,培育海外本土作者,让网文IP成为跨文化的符号。
在“IP授权合作与运营”专题论坛上,中外从业者达成共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农涛表示,优质内容是建设IP的基础,要夯实内容根基,通过技术赋能构建IP矩阵,结合文创、VR等形态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一场场论坛,都在求解一个问题:出版业如何在数字浪潮中站稳脚跟?
答案愈发明确——“守心”,守住“内容为王”的根本;“破界”“共生”,积极拥抱新技术,打破国际协作的壁垒。当技术赋能与内容深耕双向发力,数字出版必然有更多想象空间和更大发展空间。(记者 王延辉 陈浩 康亚飞 见习记者 李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