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充电宝大规模召回事件折射行业深层供应链挑战
2025年8月29日,小米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一则重磅公告,宣布主动召回部分PB2030MI型号的充电宝产品,数量高达146,891台。此次召回的重灾区集中于2024年8月至9月期间生产的批次,其根本原因在于使用了特定上游供应商提供的、存在隐患的电芯。在极端使用环境下,这些被植入缺陷的电芯可能引发过热,进而带来燃烧的风险。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而是为近期充电宝行业频繁爆发的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又一记警钟。在此之前,罗马仕、安克等知名品牌已先后宣布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涉及的产品同样指向了电芯或电路设计的缺陷。这番接二连三的大规模召回潮,无疑将充电宝行业在供应链管理、质量把控以及品牌信誉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细节深挖:型号、技术与安全隐患
此次小米召回的具体产品型号为PB2030MI,这是小米公司在2024年末推出的一款主打33W快充、且自带USB-C充电线的高端充电宝。该设备拥有20000mAh的大容量电池,配备了一条18cm长的USB-C充电线,机身集成USB-C和USB-A双接口,强劲支持30W PD快充与33W PPS快充协议,在性能表现上可圈可点。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召回范围的精确界定:仅限于2024年8月1日至9月2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批次。这些批次的产品,暴露了其使用了来自特定供应商的126280型电芯2.0版本。小米公司在公告中特别强调,同型号但采用不同供应商电芯的产品,消费者可放心使用,这显示了其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公告进一步阐释了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热现象”。在极端工况下,这种局部过热可能进一步升级,演变为具有潜在危险的燃烧风险。小米公司在此清晰地将问题归咎于“上游供应商电芯来料影响”,将矛头直指供应链源头。
溯源与追责:安普瑞斯浮出水面
尽管小米公司在公开召回公告中并未点名披露具体电芯供应商的名称,但据可靠消息透露,小米已迅速启动了针对“安普瑞斯”公司的经济追偿程序。公开资料显示,安普瑞斯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硅负极电池技术研发的公司,其技术实力在业内享有一定声誉。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此前被曝出涉及罗马仕、安克等品牌召回事件的充电宝,其供应商同样指向了安普瑞斯。这一共性问题,似乎印证了安普瑞斯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据权威渠道披露,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已采取严厉措施,对安普瑞斯公司名下所有的电池、电芯3C认证进行了暂停甚至撤销。更为严重的是,该公司高达74张3C认证被暂停,其生产的所有锂电池产品已被相关部门实行全面封存。
进一步的调查揭示了问题的根源:该供应商曾将部分电芯生产环节外包至江西的一家代工厂。在这家代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更换电池隔膜材料的行为。劣质或不合规的隔膜材料,直接导致电池内部隔膜失效,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最终酿成了此次小米等品牌的召回事件。
处理方案与用户须知
针对此次召回范围内的产品,小米公司承诺将按照厂商建议零售价进行全额退款。用户可以通过两种便捷的方式进行处理:
1. 线下办理: 将产品送至就近的小米之家门店,届时将有专业工作人员协助用户完成退款流程。
2. 线上办理: 用户可以扫描公告中提供的指定二维码,在线提交召回申请。
为方便用户确认产品是否在召回范围内,小米提供了多种查询方式:查看产品背面的型号标识,登录小米商城官网查找对应页面,或直接扫描产品上的SN号进行输入查询。若遇疑问,用户可拨打官方客服热线950816进行咨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保障召回过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若产品SN号不清、无实物证明,或未能提供无害化处理凭证,则将无法进行召回操作。
反思与展望:安全永为创新的基石
小米此次大规模召回行动,与其近期充电宝行业频发的质量问题,共同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痛点:在追求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的同时,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严苛把控,已然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相较于罗马仕选择自行承担损失、未向供应商追索赔偿的做法,小米积极启动经济追偿程序,通过法律手段追究供应商责任,展现了品牌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然而,一次次触目惊心的召回事件,无不敲响着警钟:任何时候,安全都必须凌驾于创新之上。在消费者对安全性能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充电宝行业从业者必须深刻反思,重塑供应链管理体系,将产品质量与安全置于首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