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清早的热搜,又被第17代水果手机的各种爆料霸榜了。
营销号们对着它的尺寸、颜色、性能、续航等等发表了不少长篇大论,却鲜少有人提及价格。
时间往后倒退几年,水果手机的价格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当时的万元机并不多。
相比国产的千元机,确实不便宜。
虽然平时在工作室拍摄,用的都是某果或者专业的相机📷️,但村姑陈私底下也尝试过不少国产机,各个价位的都有,当备用机来使。
从两三千的入门款,到五六千的旗舰款,不同价位的手机之间,有着实实在在的差距。
便宜手机的芯片不那么好,天气一热打开相机📷️都容易卡顿。
而贵一点🕐️的手机,无论是运行速度、拍摄效果,又或是其他方面,都要优秀不少。
一分钱一分货,这没什么好说的。
就像每天都要喝的茶叶,虽说“茶无上品,适口为珍”,但价格不同,茶叶之间的优与劣也尤为明显。
经常有茶友来问,某个价位能买到什么样的茶叶。
今日,便来一起和茶友们聊聊,分别用300元、500元、1000元的预算买茶,都能有什么选择。
《2》
三百元预算:基础的口粮茶。
如果预算在三百元左右一斤,只能买到最基础的口粮茶。
口粮茶不会有什么响亮的名号,也可能没有精致的包装和加工,但日常饮用还是可以的。
譬如白茶中的寿眉,就是这个价位中不错的选择。
但这个价位,通常只能买到普通产区的寿眉。
它们或许不像高山白茶那般香气高扬、茶汤稠润,但依旧拥有白茶的基本特质,香气清新、滋味清甜。
用这个预算选茶叶,最重要的是务实。
选茶时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开那些名优茶和老茶,比如白毫银针、金骏眉、西湖龙井、以及各种高年份的老白茶。
这些茶叶的茶青成本就远不止300元,用300元就能轻松入手的,基本可以断定是假货,或者是品质极差的劣质茶。
没有茶商愿意做亏本生意,这些名气很大却卖得很便宜的茶,背后一定有问题。
就拿老白茶来说,简直是做旧茶泛滥的重灾区。
电商平台上那些号称“七年陈”、“十年陈”的老白茶,一饼只卖几十块的早已经泛滥成灾。
但真正在仓库中存放了十年的老白茶,光是恒温控湿的设备的电费,都不止几十块了。
能卖到这个价格的,只可能是通过渥堆等手段,做旧出来的茶。
太便宜的茶,品质低下,压根没有多少品饮价值,喝了对身体也没好处。
所以,在300元的价位选茶,最好不要追求名气和年份,只买些朴实无华的口粮茶,有时反而能收获意外之喜。
《3》
五百元预算:性价比之选。
如果把预算提高到五百元左右,选择面能拓宽不少。
在这个价位,比较推荐茶友们入手各类工夫红茶。
红茶的产量大,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工艺也相当成熟,所以性价比普遍较高。
五百元,已经能买到品质不错的工夫红茶了,比如咱们福建的白琳工夫、坦洋工夫等。
正宗的金骏眉,原料品质高、产量少,斤价高达五位数,绝不是五百元能拿下的。
而工夫红茶虽然不如金骏眉名声在外,但好在做工扎实、茶汤香甜润滑,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喝茶的需求。
恰好近来入秋,天气转凉,喝上一杯温热的红茶,全身都能温暖起来。
全发酵的红茶刺激性相对较低,蜜香、花果香很讨喜,滋味甜润,即便是从来不喝茶的人,也能轻松接受。
五百元的预算,也没必要追求名气,不如找些实实在在的好茶。
这个价位的红茶,是高性价比的代表,无论是平时自己喝,还是用来招待不怎么喝茶的客人,都绰绰有余。
《4》
千元预算:高端茶叶入门。
当预算提到到一千元时,我们就能买到相对高端的茶叶了。
千元之内,尤其推荐高山白牡丹。
白茶中的白牡丹,采摘时间介于白毫银针和寿眉之间,因此有着“兼美”的个性。
白牡丹中,既能喝到白毫银针的鲜爽,又能喝到寿眉的鲜醇,滋味层次丰富。
尤其是产自太姥高山的白牡丹,因为产区环境好,终年云雾缭绕,光照柔和,茶叶积累了丰厚的内质,所以香气更高扬,滋味更淳和,回甘也更持久。
今年的一级白牡丹《冷噙香》就是这么一款优质高山白茶。
清冷是它的代名词,揭盖闻香,你能闻到太姥山间清泉的清冽、茶园周围林木的清芬,和隐约的花香。
汤水如玉璧般温润、丝缎般柔软,滋味也是清甜可人的,喝过便被它勾了魂。
不过千元的价格,便能收获饱满的品饮体验。
或许,有茶友想问,那一千元,能买到白毫银针吗?
答案是,能,但肯定买不了一斤。
实话说,这个预算,大概只能买到一小罐的白毫银针,买不了太多。
普通的白毫银针,斤价通常在两千元左右,而优质的高山银针、荒野银针,价格只会更高。
因此,一千元左右的预算,只够买到尝鲜的分量。
其实,这个价位已经能买到很多品质不错的茶叶,只要茶友们保持理性,找靠谱的渠道,一般都不太容易踩坑。
《5》
说了这么多,其实村姑陈最想表达的是:无论预算几何,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茶。
只要不贪小便宜、不盲目追求名气,三百有三百的喝法,一千也有一千的选择。
当然,别忘了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那些远低于市场价的茶叶,基本都存在质量问题。
茶友们买茶时,多看多比较,在合理的价位内选择信誉好的商家,能少走不少弯路。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5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