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圈,仪器是金,数据是银,导师的资源库就是一座藏宝山。可问题是,你拿着小铲子站在门口,怎么样才能挖到宝,而不是被导师一句“下次再说”就打发了呢?老实说,拿资源和做实验有点像,要先铺好条件,才能顺利反应。
一、先证明你能用得好
导师有时候不怕花钱,怕的是钱打了水漂。比如你想借一台价值几十万的仪器,直接说“老师,我要用”,那难度可能很大。你可以先做个小实验,用实验室现有条件做出一份靠谱的预实验数据,让导师看到你不是随便就想借仪器,而是要真的做事。先给证明,再问资源,成功概率会直线上升。
二、用项目目标来“绑”资源
如果你只说“老师,我需要一台显微镜🔬”,那导师可能觉得你乱提需求。但你说“老师,为了完成这个国家项目的第2个任务,需要用到显微镜🔬拍细胞动态”,导师会想这是他的项目,不能拖慢进度,显微镜🔬就很容易“get”。也就是说,用导师的KPI来套你的资源需求,比单纯“想要”更有说服力。
三、让资源变成导师的投资
每个人要投入资源,心里都会有一个公式“资源=投入成本→回报产出”,导师也不例外。你可以暗示:“老师,我这套实验做出来,能直接补到咱们的论文图3,还能帮您的课题申报加亮点。”
让导师看到投入资源的回报路径,他才有动力把资源给你。
四、不要一次性“狮子大开口”
刚进组,信心满满想做大实验,所以提了一长串需求?公司采购也没有那么简单,何况是跟导师提。聪明的做法是先从小资源开始。一点🕐️试剂、一次外协、一个小额差旅,让导师习惯给你支持,才逐渐扩大资源的级别。
想要从导师手里更好地拿到资源,就不能让导师感觉到你在伸手要钱,而是要让他觉得,不给你反而是他的损失。毕竟,在科研圈里,资源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有充足的资源,你的研究之路才能走得更顺。
研知有术,让一切科研梦想都有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