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智慧病房经历了三次重要跃迁:
1. 硬件驱动阶段 ——以呼叫系统、床旁屏、监护设备为代表,实现了最初的信息展示与交互;
2. 应用驱动阶段 ——以护理系统、任务引擎为核心,开始将护理业务数字化、可视化;
3. 平台驱动阶段 ——依托医疗云+AI,智慧病房逐步演变为医院数智化的关键支点。
如今,随着大模型、AI中台、数据要素化等趋势不断落地,智慧病房正在迎来第四次跃迁——从“病区操作系统(Ward OS)”迈向“临床智能体(Clinical Agents)”。
政策驱动:病房智能化建设的新风向智慧病房的转型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和行业合力推动的必然结果。近期三大政策尤为关键:
1. 《智慧医院病房数字生态系统建设指南(2025)》——提出构建“云-边-端”协同架构,明确病房应成为智能化核心场景;
2.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强调医疗数据的要素化治理与价值释放,智慧病房被纳入数据流通与应用的优先试点;
3. 《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通过AI和信息化手段重塑护理服务流程,推动病房成为效率与质量双提升的主阵地。
这些政策共同指向:病房不仅是临床执行单元,更是医院数据治理与智能化应用的前沿阵地。
从“病区操作系统”到“临床智能体”:战略新框架1. 病区操作系统(Ward OS)
病区操作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统一底座、业务协同、全域可视化。
它整合了护理任务、床旁交互、监测数据、患者服务等核心场景,形成病区级的“数字中枢”。
2. 临床智能体(Clinical Agents)
在病区操作系统之上,AI和大模型的引入,使系统不仅能“记录与执行”,更能“理解与建议”。
临床智能体的核心特征包括:
感知更全面:实时获取患者行为、护理操作、设备数据;
决策更主动:基于AI预测风险、推送任务、辅助临床建议;
交互更自然:支持语音交互、多模态输入,实现医护患无缝沟通。
这意味着,智慧病房正从“流程数字化”跃迁为“智能协同体”。
京颐科技的战略定位:智慧病房的差异化优势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京颐科技的战略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全栈平台能力——基于医疗云底座,兼容 HIS/EMR/NIS 等主流系统,实现跨系统的全场景打通;
2. AI一体化落地 ——通过 KyeeCare 3.5 智慧护理与智慧床旁系统,实现从任务调度到患者交互的全链路AI赋能;
3. 数据要素化实践 ——构建数据中台,推动护理与病房数据的要素化治理,为医保支付、质量评价和科研转化提供价值输出。
京颐科技正在推动智慧病房成为医院的“智能化生产力引擎”。
未来展望:下一代智慧病房的五大关键词展望未来,智慧病房的演进方向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概括:
1. 平台化——以Ward OS为病区级操作系统,统一业务与数据底座;
2. 智能体化——以Clinical Agents为核心,推动AI深度嵌入临床场景;
3. 数据要素化——将护理与病房数据纳入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新价值;
4. 协同闭环——实现医护患三端信息共享、任务闭环与风险闭环;
5. 人文关怀——不仅关注效率,更关注患者体验与心理支持。
智慧病房的下一站,不只是更智能,而是更温暖、更高效、更具价值的医疗新生态。
结语从“病区操作系统”到“临床智能体”,智慧病房正在迎来新的战略跃迁。
京颐科技将持续以技术平台+AI赋能+数据治理为抓手,推动智慧病房成为医院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化,更是医院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的深度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