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不是一个艰巨的写作计划,只是一个外贸员的直觉。当我的手机相册从自拍🤳和风景照,变成满屏的巴西农田、机械和客户笑脸时,我知道必须做点什么。100篇文章的计划,始于一个清晨,在巴西平原的晨光中,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
一、 快门按下的那个清晨马托格罗索州,清晨五点🕔️。我站在客户若昂的农场办公室外,等待日出。前一晚,我们为了调试一套中国的智能灌溉系统,忙到深夜。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地平线,洒向无边无际的绿色豆田时,一台巨大的中心支轴喷灌机正在自动启动,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那个瞬间,我下意识地举起手机,按下快门。
改变我视角的那个清晨。科技与自然,在此刻达成最美的和解。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被一种奇异的感觉击中:
我卖的不仅仅是设备,而是改变这片土地的能力。
我见证的不仅仅是贸易,而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脉搏。
我连接的不仅仅是中国和巴西,而是两个伟大文明的未来。
二、 手机相册里的巴西进化史我翻看自己的手机相册,就像翻阅一部巴西农业的进化史:
- 2018年: 多是港口、货轮、会议室的照片。那时的巴西,对我而言就是一堆贸易数据和客户邮件。
- 2019年: 开始出现农田、农机、仓库的照片。我走出了办公室,真正走进了客户的业务场景。
- 2025年: 大量农业机械的特写、田间工作的视频。疫情让我不得不停留更久,反而让我获得了深度观察的机会。
- 2021-2022年: 照片变得多样化——有现代化农场的无人机航拍,也有东北部小农的手工耕作;有Agrishow展会的科技盛宴,也有偏远地区学校的免费午餐;有总统大选时的街头标语,也有客户家后院烤肉聚会的欢笑。
这些照片记录的不只是我的业务轨迹,更是一个国家最真实的矛盾与进步:最现代的与最传统的并存,最富足的与最贫困的相邻,最全球化的与最本土化的交织。
三、 三个决定性的“为什么”真正促使我动笔的,是三次直击心灵的追问:
- 客户的追问: “老徐,你们中国人是怎么在那么少的土地上养活那么多人的?”——若昂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我所习以为常的中国经验,对巴西人来说竟是如此珍贵的智慧。
- 国内的误解: 回国时,朋友问我:“巴西是不是很乱?除了足球和桑巴还有什么?”——这种巨大的信息鸿沟,让我感到有必要为巴西“正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和重要。
- 自我的困惑: 在目睹了“盛宴与饥饿”的极端对比后,我不断问自己:我的工作除了赚钱,还能带来什么更大的价值?我的见证,能否让改变发生?
我决定写这100篇文章,是想为中国企业搭建一座通往巴西的“认知基础设施”。
它要解答最实际的问题:
- 巴西的税到底有多复杂?
- 如何搞定一个巴西客户?
- 哪些农业科技在这里最急需?
它要呈现最真实的巴西:
- 不仅仅是里约的基督像,更是马托格罗索的农田。
- 不仅仅是贫民窟的暴力,更是普通人为美好生活的奋斗。
- 不仅仅是官僚主义的低效,更是创业者突破重围的智慧。
它要探索最深层的连接:
- 中国的数字化经验如何助力巴西农业转型?
- 巴西的绿色发展如何与中国“双碳”目标协同?
- 两个大陆国家的发展哲学,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这个过程,也将完成我自身的蜕变:
- 从“卖货的”到“懂行的”: 逼迫自己系统化思考,不再碎片化地理解市场。
- 从“商业桥梁”到“文化译者”: 不仅传递产品,更传递产品背后的思维和价值。
- 从“机会主义者”到“长期主义者”: 巴西教会我,真正重要的东西,都需要时间沉淀。
结语:写给未来的自己
所以,这100篇文章,是:
一份给中国朋友的“巴西指南”,希望你们少走一点🕐️我走过的弯路。
一封给巴西客户的“情书”,感谢你们教会我的一切。
一本写给我自己的“航海日志”,记录下一个中国外贸员在全球化时代最真实的漂流与锚定。
当100篇写完之时,我希望自己能骄傲地说:
“我看过,我记录过,我参与过。”
这不仅关乎商业,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互联的世界。
这就是我开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