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探索智慧》之十
“赢家诅咒”常常用来描述拍卖场的一种现象,表示在拍卖中,虽然赢家最后获得了某种物品或者权益,但是这种物品或权益的价值远远低于支付的价格。
《探索智慧》的第三章“误判物理学和误判数学”,其中第一部分“系统思考”,“系统思维”意味着不仅要考虑预期内的结果,也要考虑到预期外的结果;既要考虑重要的结果,也要考虑次要和不重要的结果。“赢家诅咒”就是与系统思维相悖的一个反例。
对于赢家诅咒,研究人员有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在各个出价者拥有相同信息的情况下,竞标方越多,出价过高的可能性越大。
二是最后竞拍成功的人,往往对物品或权益的价值有过分乐观的预期。
便带来了两条竞拍建议,一是如果期望从拍卖得到的东西中创造价值,那么竞价者越多,出价就越要保守;二是报价取决于信息,信息量相对少的话,出价也要偏低。
对于股票交易,其实也类似一种拍卖模型,只是有其特别之处,股票交易可以说是一种双向拍卖,如果以某个时点为基础,即:
第一种拍卖是对于购买者而言,是标准型拍卖,即出价最高者得到股票。
第二种拍卖是对出售者而言,是反向拍卖,即出价最低者卖出股票。
两种情况都存在赢家诅咒,第一种拍卖下,购买者可能出价过高,而第二种拍卖下,购买者可能报价过低。
而股市中正好就是具有很多竞拍者的拍卖场景,这种模型下本身就很容易出现过度乐观或者过度悲观的情形,尽管经常只是一瞬间的感觉。拍卖机制的存在,有时候我们的报价不是自己对于价值的评估,而是会受到别人报价的影响。
这里除了有羊群效应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心理,即人们都争强好胜,在竞争的场景中,都渴望“赢”。如果拉长时间线,“赢”主要体现为在市场中赚钱,但是有拍卖机制的存在,有那么一瞬间,“赢”就表现为成功竞拍得到了某种物品或权益(买入权或者卖出权)。
股市中影响人们行为的心理因素众多,争强好胜的心理也是其中的一种,当决定买某只股票的时候,成功的买入,会让人有一种似乎“赢”的感觉,并会带来一种快感;同样,决定卖出某只股票,成功的卖出也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种心理是跟股票交易机制相关,因为公开报价,能够看到其他人的报价,同时立马就能够知道结果。试想下,如果报价都是黑箱,只知道自己有没有买到股票,但是不知道其他人的报价,可能就会基本不会受其他人的影响(当然,这样会引发暗箱操作问题)。
在进行股票交易的时候,要想做到不受当前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报价的时候,很容易就陷入犹豫不决,纠结于一两分钱,然后不断地抬高报价或者降低报价,最后违背了自己的本意。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我们缺乏一个目标价格,或者对于自己的目标价格不坚定的时候,当然,也实属正常,毕竟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对于公司和市场的信息严重不足。
为了避免在买卖股票时候的赢家诅咒,有两点🕑️是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采用保守的报价方式,尤其注意在牛市的时候谨慎购买股票(A股的牛市,股价常常比较高);二是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并注意是短期消息还是长期消息,以让我们的估值更加贴近能够盈利的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