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今日关注
安徽首款,获批上市!
近日,贝科邦自主研发的聚醚醚酮带线锚钉正式获批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省内同类产品中“零的突破”。聚醚醚酮带线锚钉用于膝、髋、肩等部位的手术中骨与软组织之间连接固定,采用PEEK-聚醚醚酮材料加工而成,具有X线不显影、透光性好等特点,钉体强度无限接近骨皮质,无应力遮挡,材料稳定性高。
贝科邦位于高新区创新大道,专注于骨科微创高值耗材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为骨科医疗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产品。
新闻资讯
01
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保障基地成立
近日,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保障基地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正式揭牌成立。管委会领导卫炜,区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中科星图、科大国创等10余家企业代表出席仪式。
安医大口腔医院详细介绍了医院概况、服务功能及面向高层次人才设立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等情况,并与参会企业现场完成集体签约。该基地的建立是高新区提升服务人才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基地作用,为企业人才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
02
四成以上!高新区数据要素大赛成绩亮眼
近日,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安徽分赛决赛中,科大国创、容知日新等高新区参赛单位的40个项目获奖,占全市获奖项目总数的41.7%,其中6个项目荣获金奖,充分展现了高新区在数据创新应用领域的强劲实力。
本次大赛由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主办,共设14个赛道。除12个“数据要素×”行业常规赛道外,还结合本省产业特色,新增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两大特色赛道,吸引了全省902支团队踊跃参与。
03
高新区路灯综合节电率达到55%
今年以来,高新区城管大队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新增和改造节能路灯近万盏,全区路灯综合节电率达55%,在去年节电率基础上再次优化提升15%。
依托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城管大队对城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实施差异化照明管理,实现年二次节电量约100万度。同时加快推进塘岗、柏堰中心老旧照明设备升级进程,新增改造路段62条,改造路灯5600盏,6-7月用电量同比降59.4%。迎峰度夏期间,城管大队暂停关闭非必要景观照明展示灯具万余盏,采用“间隔亮灯”或“单侧亮灯”模式,在保障基本照明前提下大幅控减能耗。
04
第五期“智慧高新青年大课堂”开讲
近日,第五期“智慧高新青年大课堂”开讲,全区约150名部门业务骨干参训。本次培训特邀市委党校周良金副教授,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主题开展专题授课,深入剖析当前城市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梳理城市管理实践路径,帮助学员进一步拓宽工作视野、深化理论认知、提升实践能力。
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推动此类专项培训常态化开展,强化城市管理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区域城市管理精细化效能提供坚实支撑。
媒体聚焦
聚焦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当前,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融合创新与场景落地的关键突破期: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与精密硬件加速融合,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人机交互技术持续突破,产业应用从工业向服务、医疗、家居等领域加速渗透。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高新区紧抓战略机遇,率先出台《合肥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核心技术攻坚、企业主体培育、公共平台建设、应用场景推广等方面多维发力,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具身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本次报道将深入解读《方案》如何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持、场景赋能与生态协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而这也仅是高新区打造未来产业生态集群的起点,后续还将陆续推出针对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的重磅政策,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案》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发力哪些方向?
高新区聚焦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研发及制造企业,着力突破AI芯片、环境主动感知、灵巧操作、自主决策与高精度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通过核心部组件攻关、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算力数据底座支撑三维联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能级跃升。一是硬件研发自主化,鼓励园区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围绕机械臂与灵巧手、关节模组、传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组件开展研发制造,前瞻布局计算芯片、类人皮肤、仿生肌肉等部件。二是模型训练场景化,挖掘生产性、服务性龙头企业真实场景,搭建技术试验场,基于视、触、力、位等多模态数据要素,共建开发真机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仿真平台,打造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提升跨场景决策能力。三是平台支撑普惠化,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延伸小试中试、检测认证等服务,通过园区“算力券”“数据券”降低算力、数据等基础要素使用成本。
二、《方案》计划如何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高新区集聚了37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已初步形成“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全区14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先后在人工智能、运动控制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新区通过构建“1个产业专班+1个产业政策+1个产业基金”保障体系,进一步统筹要素资源,护航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技术攻坚筑基。支持机械臂、灵巧手等核心部件技术攻关,构建多模态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二是企业梯队培育。依托“苗木-灌木-乔木”产业生态,分档奖励创业团队、招引高成长企业、支持头部企业,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三是平台场景联动。强化“基础支撑+场景验证”双轮驱动,打造算力、数据、中试平台矩阵,推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等场景规模化应用。四是生态体系升级。打造“人才-政策-资本”融通生态,引聚全球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三、本轮具身智能机器人️实施方案有哪些亮点?
《实施方案》构建五位一体政策体系,通过资金配套、企业培育、平台支持、场景应用激励、产业生态服务五大政策支持举措,打造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政策高地。
技术攻坚:提供最高10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定向委托攻关“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全链路技术。
企业培育:实施梯度扶持,创业团队最高奖励1000万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平台赋能:每年安排5000万元算力券,新建平台补助投资额30%,加速技术转化。
场景应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场景开放,推动商业化应用。
生态护航:重金引进全球顶尖团队,设立产业专项政策和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
上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