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项飞 摄影报道
8月下旬的蓝箭航天热态试验中心,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今年,同样是基地成立以来最忙碌的一年。密集的发射和试验任务,使得基地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发动机的试车周期,从之前7天一台加快到3天一台。
在发动机试车的轰鸣声中,技能主管党冠华和50多名同事用燃火的青春,为中国民营航天逐梦星辰奉献青春动力。
陕西长大的党冠华,最初的梦想是翱翔蓝天。大学时,他选择了航空专业,以为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与飞机紧密相连。然而,命运将他引向了另一条更深远的道路——航天。
2018年,党冠华加入蓝箭航天时,正好赶上公司建设火箭发动机测试基地。基地选址在山区,条件艰苦。在党冠华的记忆中,当时整个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从试车台搭建到土建施工,都是大家亲力亲为。
2019年,试车台建成后的第一次发动机点火试验,成为党冠华职业生涯中最激动的时刻。但2022年,朱雀二号遥一火箭首飞失利,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我们在测控大厅监看时,大家都沉默了。”现在,提起这件事,党冠华依旧很失落。
眼下,党冠华和同事们测试天鹊发动机时,便不断创新升级,实现可调推力和多次点火能力,为火箭回收奠定基础。今年4月,蓝箭航天第100台发动机下线,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里程碑。
短短7年,蓝箭航天试车团队已从最初的十几人扩展到50多人,其中90后和00后的年轻群体占了大多数。作为蓝箭航天一名年轻工程师,他亲历了从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见证了中国商业航天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