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防油是指一定程度上材料不会被水和常规油性液体润湿,允许液体附着在材料表面,即认为材料具备防水防油性能。主要通过降低基体表面张力、 致密阻隔涂层和纳米结构涂层等机制,显著提升材料的耐水性和耐油性。本文接着上一篇章,从致密阻隔涂层和纳米结构涂层简介防水防油的机理。
涂层作为物理屏障,提供了基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连续致密覆盖层,使水和油分子难以直接接触 和渗透。涂层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其与水和油的相互作用。例如,采用疏水性和疏油性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硅氧烷)作为涂层,能够显著降低水和油的润湿性,从而形成有效的阻隔。这种涂层在手机屏幕、户外装备和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应用中,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体验。 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的棉、麻、纸等制品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大量游离羟基使得纳米纤维素形成 致密网络,对气体分子具备良好的阻隔性,适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然而,在高湿度环境下,游离羟基与水蒸气相互作用,导致纳米纤维素膨胀,进而削弱其屏障性能。为改善这一点🕐️,可以通过物理涂覆形成致密的阻隔薄膜,减小纸张纤维孔隙,阻隔外界液体与纤维素的接触,实现防水防油功能。
纳米技术在防水防油涂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设计表面的微观结构(如纳米级凹凸)来增强防水防油性能。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大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使水珠和油滴难以在表面扩展。纳米技术实现的微纳米级表面结构(如微柱、纳米颗粒)能够显著提高表面的粗糙度,使得水和油在表面形成较大的接触角,达到超疏水(接触角大于150°)和超疏油效果,即通常所说的超疏荷叶效应,当水或油在这样的表面上遇到时会形成珠滴状,减小与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液体的附着能力。但由于纳米二氧化硅存在团聚现象,且一些纳米材料价格昂贵,实际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