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孔令欣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医疗科技创新已超越单纯的技术突破层面,成为解决民生难题、激发产业活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核心驱动力。从重大疾病诊疗技术的迭代更新,到医疗器械产业的自主突破,再到健康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医疗科技创新正以全方位、深层次革新的强大动力,为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磅礴能量。它不仅是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体系中,以切实可见的民生改善、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书写着科技赋能民生的时代篇章。
医疗科技创新是破解健康领域发展难题、夯实民生福祉基础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仍面临重大慢性疾病高发、罕见病诊疗能力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实挑战,这些“瓶颈性技术”“卡脖子”等问题不仅关乎人民生命健康,更制约着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科技创新恰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金钥匙”——精准医学的突破使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化诊疗”成为可能,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缩短了罕见病的诊断周期,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技术则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普通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从本质上讲,医疗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将“临床需求”转化为“技术方案”,再将“技术方案”转化为“健康福祉”的过程,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意味着生命保障线的前移,每一项成果落地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医疗科技创新在民生层面的深层价值所在。
医疗科技创新是推动医疗产业升级、培育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在医疗健康领域,这种“质的飞跃”体现在从“跟跑模仿”到“自主创新”的产业转型中——从高端医疗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到中医药现代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再到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医疗科技创新正重塑着产业格局。
医疗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推进,是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社会基础的必然选择。医疗科技创新若脱离公众认知,便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若缺乏群众基础,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向公众普及肿瘤早筛知识、提升慢病防控意识,到解读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诊疗等技术的原理与界限,再到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医疗科技的发展进程,科普工作既是连接“高深技术”与“大众生活”的桥梁,也是培育科学思维、凝聚社会共识的载体。当公众对医疗科技的认知不断加深,不仅能更好地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健康红利,更能形成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医疗科技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汇聚起全民参与的强大力量。
(作者就职于邯郸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