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胜梳理,工业传感器政策形成 “国家 + 地方” 协同体系:国家层面,2024 年发改委将其列入鼓励类,工信部推动可靠性提升,聚焦上游芯片、材料研发,支持专利突破;地方层面,深圳出台专项扶持计划(资金补贴 + 人才政策),蚌埠推传感人才十条,安徽打造 “中国传感谷” 。
政策覆盖全产业链:上游通过研发投入突破核心部件(如 MEMS 芯片),目标国产化率提至 50%;中游建国家标准与第三方检测平台,培育专精特新 “小巨人”(如川仪);下游推进 “工业互联网 + 传感器”,拓展智能制造场景。细分产品中,E+H、艾默生等外资仍主导(流量仪表 CR5 63%),但国产川仪在温度、压力仪表跻身前三,政策驱动下国产替代加速。格物致胜认为,2025 年国产份额或突破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