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这条新闻热度挺高!涉及大家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我也尝试网络查一下,没有看到真的官方报道,都是些营销号在写。没见到系统,也没有专门的官方解释,我不敢乱写乱评。我记得之前也有过信息泄露的事件,再优秀的技术也依赖人员使用,更何况这套系统也依赖第三方技术提供商维护。当然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这样的系统出现也不足为奇。在找寻信息之余,我看到子陵在听歌的微博,他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不是那些乱写的内容可比。一起来看:
这两天许多人问艾滋甲乙丙肝一张身份证🪪可全国追查的新闻。单说HIV。HIV已经出现了44年,其流行病学规律非常明显,有意思的是,在全球HIV流行的地区,公众意见往往支持(或暗中支持)上述类似举措;但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试图这么做过,都幻想如此强制管控慢性传染病或STI会有积极公共卫生影响,但现实往往适得其反,HIV传播通常在该地区显著恶化,这些国家包括埃及、尼日利亚、牙买加、乌干达、俄罗斯、印尼等,都是越恐吓HIV感染者,HIV感染越严重。
实际上,2019年MMWR报道80%的HIV传播发生于不知道HIV感染状态(即没有确诊HIV感染)的个人传播给其他人。尤其在目前全世界普及HIV确诊即刻治疗方案以来,因为治疗人群HIV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所以没有传染性(U=U),HIV感染者反而是十分安全的人群。而严控政策只会让更多有高危暴露的人群不去做检测,从而加剧传播。
所以说HIV出现44年以来,其流行具有非常典型特征和规律,UNAIDS说这些HIV流行地区有共同的特征几乎是个公式: 敌意增加 → 检测减少 → 未确诊病例增多 → 未治疗病例增多 → 人群病毒载量增加 → 传播加剧。一言以蔽之,无知和愚昧往往伴随着HIV流行,而在美国,HIV最流行的地区恰恰也是美国最无知和愚昧的地区。
对于乙肝、丙肝等慢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规律同样适用。甲肝是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显然更不适用查验身份证🪪的管理方式。
既然都看到这了,一起讨论一下呗!
这两天这条新闻热度挺高!涉及大家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我也尝试网络查一下,没有看到真的官方报道,都是些营销号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