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 李婧
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文化中华,青春延续”中华文脉传承实践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9月2日,实践团成员携手第一师十六团中学师生走进新疆塔里木文旅集团塔河源景区,与各族学生共同开展以“走进塔河源 拥抱母亲河”为主题的生态文化研学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对研学师生进行了对塔河文化认知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通过播放纪录片引导大家初步了解兵团人的母亲河——塔里木河。
(实践团成员和研学师生共同了解塔里木河起源文化)
研学中,实践团成员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作为景区研学导师带领研学师生实地探寻塔河文化。在“塔河零公里”标志碑,实践团团长蒲恬恬为研学师生讲解塔里木河“无疆野马”的由来和标志碑象征塔河人民的龙马精神之意义;在三河交汇处,实践团成员和研学师生通过实地走访,直观感受由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昆仑山脉的和田河,以及帕米尔高原的叶尔羌河汇聚成的塔里木河,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胡杨林里,实践团成员引导同学们观察形态各异的胡杨叶,近距离观察胡杨树因塔里木河流域特殊的生态环境自身排出的盐碱,深度学习了胡杨树耐旱耐碱、抗风沙、抗贫瘠的生态属性。
(图为实践团和研学师生在“塔里木河零公里”标志碑合影)
(图为实践团和研学师生共同学习胡杨盐碱形成过程)
随后,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特长,结合景区特色,和研学师生共同开展了二十四节气非遗烧箔画制作、传统节日灯笼、手工编织船、植物敲拓染等手工制作活动,大家通过灼烧、按压等技巧,让金色的箔片在卡纸上留下古朴而璀璨的节气符号与自然图案;通过非遗手工制作活动加强研学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图为实践团和研学师生共同制作二十四节气烧箔画)
(图为实践团和研学师生共同制作植物敲拓染)
本次以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资源为依托的塔里木河生态文化保护大思政课,融合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实践,让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变得可触、可感、可参与,促使大中小学生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研学实践,进一步推进了师市“文旅+教育”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研学师生展示非遗手工制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