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hone 17系列还没官宣前,坊间已经流传出苹果要推出一款全新的“Air”手机,据说它主打超薄设计,取消了Plus版本,用轻薄大屏来打破常规。于是,三星像是得到了某种“内部剧本”,先声夺人地端出了Galaxy S25 Edge,把“超薄机身+2K屏”这个卖点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有人会说,这是不是三星又在跟苹果对着干?但换个角度想,安卓阵营想要保持存在感,确实需要在设计理念上抢占话语权,而轻薄化本就是高端机一个长期的矛盾点——既要性能堆满,还要手感轻盈,这就成了最难解的方程式。
5.8mm 厚度+163g 重量,这两个数字放在如今动辄 200g+ 的旗舰机市场里,简直就是“瘦身励志标兵”。你要知道,哪怕是一些号称轻薄的直屏旗舰,也很难突破 7mm 的大关,更别提在强度和手感之间找到平衡。S25 Edge 之所以能做到,靠的不是魔法,而是刀法。
钛金属中框加上康宁大猩猩玻璃陶瓷 2 的盖板,听上去就是一副“我很硬”的姿态。三星显然知道,薄是薄了,但要是弯了、碎了,用户可不会买账。所以 Galaxy S25 Edge 的定位很明确:你可以放心地享受轻薄,而不用担心拿在手里像夹了一张塑料片。
这种手感上的提升,说实话很难量化。你要是真的上手过,就会发现那种“轻到怀疑没装电池”的体验,是其他旗舰机很难给你的。
轻薄归轻薄,但三星也知道底线不能丢。6.7 英寸的 Dynamic AMOLED 2X,2K 分辨率,120Hz 自适应刷新率,这些都是旗舰机该有的标配。看视频、刷短剧、打游戏,显示效果依旧在线。可以说,屏幕依旧是三星的护城河,薄机身不代表缩水。
性能方面,骁龙 8 至尊版(for Galaxy)+ 12GB 内存,几乎是保证了不掉队。日常应用、主流手游根本不是问题。但如果你是那种《原神》长时间高画质连刷三小时的玩家,可能会遇到散热瓶颈。这就是轻薄的代价——空间有限,散热材料放不下,极限性能难免有点“虚火”。
换句话说,S25 Edge 的性能够用,但不是那种“铁人三项冠军级”的耐力型选手。
主摄 2 亿像素,说出去很唬人。但懂行的都知道,参数只是开始。S25 Edge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成像细节确实非常丰富,放大看窗户上的小贴纸都能分辨出来。再加上 AI 算法的加持,照片在社交平台上一放,绝对能让人点个赞。
不过,缺少独立长焦镜头是它的短板。三星试图用高像素裁切来模拟变焦,但和真正的潜望长焦比起来,差距还是肉眼可见的。对于喜欢拍远景、舞台演唱会的用户来说,这可能是个遗憾。
续航方面,3900mAh 电池,听上去就知道是妥协的产物。亮屏 5.5 小时的成绩,基本意味着你早上满电出门,晚上下班回家就得找充电器了。对于重度用户来说,这不是一台“省心”的手机。
更尴尬的是快充,25W 的速度在国产旗舰动辄 100W 的世界里,显得非常“不积极”。这也是三星的老毛病:在充电速度上,就是不愿意卷。你只能安慰自己——慢充是不是更护电池呢?所以,如果你是那种一天三顿要插电的“电量焦虑症患者”,S25 Edge 可能会让你有点抓狂。
发布价 7999 元,现在三星妥协了,已经跌到 6749 元,降幅 1250 元,说明市场对它的接受度没有预期中那么高。价格本身没问题,毕竟这是旗舰机区间,但当用户发现它在续航、快充和长焦上的短板,就会觉得不够“全能”。
相比之下,S25 Ultra 就像是“全家桶”,而 Edge 像是“定制款”。三星这刀法精准,主打的就是某类用户群体:你要的是手感、质感和轻薄,而不是堆满配置,大家认为Edge划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