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制造业加速升级的当下,防护材料作为关键支撑环节,长期面临国外技术垄断与价格壁垒。近日,深圳市捷安纳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纳米防护技术,在导电防腐、超薄重防腐等领域实现突破,为国产高端防护材料突围注入新动能。本报记者专访公司总经理,探寻企业以技术创新打破垄断、赋能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
作为一家专注于纳米防护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捷安纳米自成立之初便锚定“解决高端防护材料卡脖子问题”的目标,构建起覆盖防水、防潮、防短路超疏水,超薄重防腐、导电防腐,防油污、防霉菌的全品类产品矩阵。“国内高端制造业曾长期依赖进口防护材料,不仅采购成本高出国产材料3-5倍,交货周期还常受国际供应链影响。”李超介绍,正是看到这一行业痛点,自2019年开始,公司决心以纳米技术为突破口,研发性能对标国际、价格更具优势的国产化产品,目标是核心产品实现进口替代率超60%,研发实力是打破垄断的核心底气。捷安纳米组建了一支由30余位本硕博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平均拥有8年以上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研发经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企业与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所建立深度合作,成功盘活10余项实验室前沿成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周期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密集的专利布局——截至目前,企业已获得包括核心纳米制作技术相关专利20余项,其自主研发的超薄重防腐材料,涂层厚度仅为传统防腐材料的1/5,耐盐雾腐蚀性能却提升2倍以上,使用寿命延长至15年;导电防腐材料则实现导电率与防腐性能双重突破,在『新能源』电池外壳防护领域应用中,使产品故障率降低90%。
凭借技术优势,捷安纳米的产品将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机器人』️、海洋设施、食品医疗、军工等多个关键领域。在电子电器行业,其防水、防潮、防短路超疏水材料已配套石头科技、TCL、小米等企业,使设备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提升85%;在导电防腐方面用于铜材、铝材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电镀、钝化工艺具有防护等级高、导电无损、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等具有极大优势。
面对中国每年新增『工程师』占全球50%的人才红利,捷安纳米正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为人才成长赋能。企业每年投入营收的10%用于研发与人才培养,与高校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项目。“我们不仅提供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更打造‘项目制成长体系’,让『工程师』能直接参与重点项目研发。”李超表示,目前企业已有8名青年『工程师』成长为技术骨干。
谈及未来规划,李超表示,企业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计划未来3年新增研发人员100人,重点突破『新能源』、『机器人』️、海洋设施、军工等领域的高端防护材料技术,力争实现高端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同时推动建立纳米防护材料行业标准,牵头制定2-3项国家或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国产纳米防护材料的国际话语权。“我们始终坚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打破国外垄断。未来,捷安纳米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为中国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