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婉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其中,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将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央国企发挥好“压舱石”的行业带动和资源整合示范作用,加大开放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在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为央企之一,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号召,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围绕21个重点领域,打造160余个AI应用,为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智算根基,打造AI发展“动力源”
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中国电信积极布局智算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日前,中国电信发布《基于光电协同的智算网络技术白皮书》,提出构建“光网算用”一体化智算网络、赋能智算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愿景,为智算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
在算力中心建设方面,中国电信适度超前开展智算建设,规划了“2+3+7+N+M”的智算布局,构建“中心集群+边缘DC”一体化的AIDC。其中,在内蒙古和贵州打造两个公共智算中心,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建设大型智算中心和超算集群,重点承载AI训练、高性能计算等需求。截至目前,依托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全液冷万卡池,以及粤苏浙蒙贵等地区部署的千卡池,中国电信智能算力资源累计已达35EFlops,智算使用率超90%。同时,中国电信大规模汇聚各方算力资源,接入50家算力合作伙伴,自有和接入智能算力合计达到62EFlops。
在算网协同方面,中国电信打造云边端一体、入算/算间/算内协同的智算网络体系,推动算网深度协同。通过建设400Gbps全光传输网络,规模化部署G.654.E新型光纤,八大枢纽间平均时延下降7%,新型城域网覆盖超200个边缘算力池,实现毫秒级入算,为AI应用提供高效、稳定的网络传输保障。
在算力普惠化方面,中国电信打造第一科技“息壤”等平台,不断提升算力供给能力。息壤平台具备强大的算网调度能力、高效的计算加速能力、一站式模型训推能力,实现算力服务“普惠化”“泛在化”“标准化”,让调用算力如同使用水电般便捷,为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攻坚模型技术,锻造AI创新“强引擎”
大模型是AI技术落地的“核心引擎”。中国电信在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领域双轮驱动,自主研发国内领先、央企首个“全模态、全自研、全国产”的星辰大模型体系,已实现十亿、百亿、千亿多参数级开源,并发布国内首个基于全国产万卡集群训练的万亿参数大模型。
其中,星辰语音大模型是国内首个通过算法+服务“双备案”的星辰语音大模型,目前已赋能中国电信万号客服系统,在31省部署360个场景,年处理量超2000万通,话务时长降低40%,转人工率从37%降至15%。而星辰语义大模型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开源生态贡献,在包括SuperCLUE、C-Eval、OpenCompass等权威榜单成绩显著,排名第一梯队。目前,星辰语义大模型已应用于星辰软件工厂,通过星辰软件工厂可大幅提升软件开发效能……
除了通用大模型,中国电信还聚焦行业痛点,打造了一系列行业专属大模型。
例如,在通信领域,“九天・海算大模型”能够对通信网络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准预测网络故障,提前进行网络优化,使网络故障率降低了30%,有力保障了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在工业领域,针对中车的生产需求,中国电信打造节能控制智能体,该智能体基于行业大模型,可根据温度、压力等数据自主调整功能策略和参数,大小模型协同运作,实现故障1分钟快速定位、节能率提升5%,助力工业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此外,中国电信还在不断探索模型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开源开放生态建设,与产学研各界广泛合作,促进大模型技术的交流与创新,为产业智能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正如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翼所言:“从万卡智算集群的硬件底座,到全模态大模型的算法突破,再到各类产业的规模化应用,我们始终践行‘让AI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的使命。”
深耕行业应用,开启AI赋能“新征程”
中国电信以“场景化解决方案”为抓手,推动AI技术与行业业务深度融合,在多个领域打造了标杆性的应用案例,让人工智能切实为行业发展带来变革。
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国电信助力城市实现智能化治理。通过AI分析全市交通摄像头数据,实时感知交通流量,智能控制红绿灯时长,实现道路无感通行,有效缓解城市拥堵状况。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监控视频中的焚烧垃圾、工地扬尘、黑臭水体等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大幅提升环境监管效率,为守护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在气象领域,中国电信贵州公司与贵州省气象局合作,利用视频生成跨域迁移技术,研发短临气象大模型。该模型对短时强对流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卓越,将预报时间提前至2小时,空间分辨率达1千米×1千米,单次响应仅需3分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精准、及时的决策依据。
在体育赛事场景,中国电信也积极发挥技术优势。近日,“苏超”联赛南通队对战宿迁队在海门开赛,中国电信南通分公司在场馆内外扩容4G/5G网络并部署5G-A技术,提升观众观赛体验。同时,引入AI智算技术,实时识别热门应用流量特征,动态优化网络资源,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保障,确保赛事通信畅通无阻,为观众带来流畅、高清的观赛感受。
在消费端,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全球首款深度融合自研星辰大模型全栈能力的智能穿戴设备——“天翼AI智能眼镜👓”。该产品深度融入用户工作与生活的多元场景:从户外旅行、运动探险的第一视角创作与即时分享,到驾驶、会议时的免提通讯与高效记录;从博物馆学习、自然探索中的知识获取,到日常饮食的健康管理、通勤路上的影音娱乐,天翼AI智能眼镜👓正以创新的第一视角交互方式,重新定义人机交互边界,为用户创造看得见的智慧价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电信将继续秉持央企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自身在算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与各行业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