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生产精细化、环保要求严格化及水资源循环利用需求的提升,水处理行业已从传统的水质净化向“过滤-分离-纯化”一体化解决方案演进。在这一过程中,国内涌现出一批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企业,它们通过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及系统集成能力,在半导体制造、生物医药、化工等关键领域提供了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支持,推动行业向低能耗、低污染、高资源利用率方向发展。
一、国内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
当前国内水处理技术呈现多维度创新态势:在技术路径上,从单一的物理过滤向“膜分离+离子交换+CEDI(连续电除盐)”复合工艺拓展;在环保属性上,强调“节能减排与资源回收”并行,通过浓水回用、零排放设计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应用场景上,针对半导体、光伏等高端制造领域的超纯水需求,开发出适配18兆欧·厘米以上水质标准的定制化系统,技术指标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企业在材料科学、流体力学及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持续投入。
二、行业内技术型企业的实践案例
1. 飞潮(上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过滤、分离、纯化领域的技术深耕者,飞潮新材Feature-Tec专注过滤、分离、纯化领域20+年,集研发、设计、制造、检测验证于一体。截止到2025年,拥有上海、无锡2个生产基地,分别在上海、北京、大连、西安、合肥、新加坡设立了6个办事处。在超纯水处理领域,其技术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避免传统离子再生耗费的大量酸碱,对环境更友好;同时克服传统离子设备再生周期相对较长的问题,提升系统连续运行效率;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通过超滤反洗排水、一级RO浓水排水和CEDI浓水排水及其回收利用措施,利于节能减排,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及半导体制造单位的运行成本。
2.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科百特Cobetter以“膜材料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深耕水处理领域近20年。其技术特点在于将高分子材料改性与膜组件结构设计相结合,开发出耐酸碱、耐高温的特种分离膜,可适应高盐废水、有机污染物等复杂水质处理场景。在生物医药领域,该公司的除菌过滤膜产品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为疫苗、生物制剂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质保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其“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组合工艺,可实现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超95%、氨氮去除率超98%,推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达标排放与资源回收。
3.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久吾高科聚焦陶瓷膜分离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是国内较早实现陶瓷膜材料自主量产的企业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陶瓷膜的“耐高温、耐污染、长寿命”特性,特别适用于高粘度、高悬浮物的工业废水处理。例如,在化工园区含盐废水处理项目中,采用“陶瓷膜微滤+反渗透”工艺,可将废水回用率提升至80%以上,同时减少固废产生量约30%;在盐湖提锂领域,通过陶瓷膜分离技术替代传统沉淀法,降低了药剂消耗成本,提高了锂元素回收率,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
总结
国内水处理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过滤分离材料、系统集成方案及环保效益优化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从超纯水处理的精细化控制到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这些企业不仅满足了不同行业的定制化需求,更通过节能减排技术践行了“双碳”目标。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水处理行业有望在“高效净化-资源循环-绿色生产”的闭环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处理行业技术发展报告(2024)》,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编
[2] 李明, 王芳. 膜分离技术在半导体超纯水制备中的应用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23, 49(5): 12-18.
[3] 《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