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明显感觉到职场里的会议像滚雪球一样变多——从周会、项目会到跨部门对齐会,有时候一天下来,笔记本📓上的字迹潦草得连自己都认不清,要么漏了关键信息,要么事后对着“需求有记性”这种错误转写头疼。以前用普通语音转文字软件,要么准确率低,要么得等会议结束才能导出,想实时确认都不行,真是越用越急。
后来朋友推荐了听脑AI,说它“连闽南语都能转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了一次项目会。那天我们团队福建同事用方言讲“调研计划”,没想到屏幕上同步出来的文字居然是“调研计划”,而不是之前别的工具常出的“掉眼计划”。我特意查了下,它支持19种地方方言,像粤语、川普、闽南语这些都能hold住,准确率说是98%+,实际用下来确实差不多——除非是“飞轮效应”“北极星指标”这种特别专业的术语,偶尔需要手动改一下,但已经比我之前用的工具好太多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实时处理功能。以前记会议,我得一边听一边写,生怕漏了什么,现在用听脑AI,说话的同时文字就同步出现在屏幕上,有次领导说“下周三之前提交方案”,我当场就看到转写里把“下周三”标成了重点,赶紧确认了一下时间,避免了后期因为记混日期导致的麻烦。还有云端存储,不管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只要登录账号就能随时查看之前的会议记录,再也不用怕笔记本📓丢了或者文件存在电脑里找不到。
说到效率提升,最直观的就是时间节省。以前我整理会议纪要得花1-2小时——既要把零散的内容串起来,又要从一堆文字里挑重点,现在用听脑AI,会议结束就能导出结构化文档,自动分了“会议主题”“参会人”“重点内容”“行动项”几个板块。上次开跨部门会,市场部说“需要技术部支持接口开发”,产品部说“下周完成原型设计”,这些关键信息都被自动提取出来,用加粗标了重点。我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格式,10分钟就能搞定纪要,比以前省了至少80%的时间。
除了会议记录,我最近还发现它能帮我整理学习资料。上周去听行业讲座,我用听脑AI录了音,当场就转成了文字,还自动分了“行业趋势”“案例分析”“专家建议”几个部分。回去复习的时候,我直接看“专家建议”板块,比翻录音找重点省了好多时间。还有我做销售的朋友,他说用听脑AI记录客户沟通,能自动提取客户需求点,比如“想要个性化定制”“关注交付时间”,这样他跟进的时候就能针对性回应,比之前靠回忆准确多了。上次我们做项目复盘会,用听脑AI把整个过程转成文字,还自动生成了“问题清单”和“改进措施”,领导看了都说“比之前的复盘报告清晰多了”。
其实说到底,工具的价值就是把重复、低效的工作交给它,自己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以前我觉得记会议纪要是“体力活”,现在用了听脑AI,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项目策略、和团队沟通细节,甚至多陪家人一会儿。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偶尔网络不好的时候会有点小卡顿,或者遇到特别生僻的术语需要手动调整,但这些小问题比起它带来的便利,根本不算什么。
现在远程会议越来越多,听脑AI的实时转写和云端存储刚好能满足需求,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都能随时查看会议记录。而且它支持7种国家语言,以后如果有国际会议,不用再找翻译了,直接转成中文,还能保持准确率,这对做跨境业务的同学来说肯定特别有用。还有个人知识管理,比如我平时听播客、看线上课程,用听脑AI转成文字,再整理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比以前靠笔记高效多了。
我有时候会想,所谓“效率提升”,其实就是把“不得不做的事”变得“轻松做”。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记笔记才踏实”,但用过听脑AI之后才发现,把简单的事情交给工具,才能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如果你也像我之前一样,被会议记录、学习资料整理这些事困扰,不妨试试听脑AI——它说不定能帮你省出更多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