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SmartX:2025制造行业IT基础架构转型方案与实践报告
报告共计:40页
SmartX制造行业IT基础架构转型方案与实践报告总结
在“中国制造2025”推动下,制造业从“简易加工”迈向“智能制造”,带动IT系统“数智化”转型。据IDC预测,2027年中国制造业整体IT市场规模将达17189.9亿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16.5%,软件占比升至22%。CAD、ERP、MES等核心应用软件在制造业各环节作用关键,而IT基础架构是其基石,需兼顾稳定性、效率与成本。
当前制造行业IT基础架构面临多重挑战。传统架构采用专用存储硬件等,存在存储资源分散、架构复杂等问题,难以满足多元业务需求,如核心业务需高性能高可靠,云原生应用需弹性资源池,多厂区建设需统一管理等,且还受AI发展、出海需求、国产化转型及国外产品销售模式调整等影响。
不同规模制造企业对IT架构要求不同。中小型企业注重稳定性、运维简单、成本可控及按需投资;大型企业则对性能可靠性、统一架构、资源响应、灾备、机房占用、开放性、国产化及AI支持有更高要求。在公有云与私有云选择上,公有云弹性但安全和成本有不足,私有云需考虑稳定性、投入风险、运维等多方面问题。
为此,SmartX推出榫卯企业云平台,能满足企业自建云各阶段需求。其具备全栈能力、模块化设计、开放式生态,部署扩容灵活,运维使用极简,迁移无缝,可提升业务效率与连续性,保障安全合规。还有榫卯超融合、分布式存储、AI平台三大产品线,适配不同转型需求。
在实践方面,该平台覆盖五大典型场景。构建全栈企业云平台,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承载MES等核心业务系统,提供生产级保障,如扬州国宇电子、明日控股、长安跨越等企业应用后成效显著;多厂区建设与管理上,富士康、某新能源公司等通过其实现统一运维与成本降低;VMware/Nutanix替代场景中,国内某动力锂电池制造商、久立集团等实现国产化转型与成本优化;开发测试与虚拟桌面场景下,魅族构建平台提升编译效率。众多案例表明,SmartX榫卯企业云平台为制造业IT基础架构转型提供有效支撑。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