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技术产品分析这么久,平时经常要帮客户整理直播复盘内容,或是把行业峰会的对话录音转成文字稿。上个月连续做了三场直播,每场两个小时,结束后对着录音一句句敲字,整整花了三天才整理完——不是漏了嘉宾的关键观点,就是把“语义理解”听成“语意识别”,改得我眼睛都酸了。更头疼的是,有时候嘉宾说话快,或者有口音,我得反复听好几遍才能确认,效率特别低。
后来朋友给我推荐了听脑AI,说它转文字特别准,还能分角色。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一次,没想到真的解决了我的大麻烦。那天我上传了一场直播录音,大概一个半小时,选了“分角色转写”功能,没半小时就出结果了——不仅把我和三位嘉宾的对话清清楚楚分开,连嘉宾提到的“多模态交互”、“向量数据库”这些专业术语都没写错,甚至连我中途咳嗽的声音都自动标注了“(咳嗽)”,不用我再去听录音找断点。我把文字稿发给客户,他们说比之前的整理稿准确多了,还问我是不是请了助理,我笑着说“是AI帮的忙”。
其实刚开始用的时候,我也有点摸不着头脑,比如不知道怎么设置角色标签,后来发现只要在上传文件前,点击“添加角色”,输入“主持人”、“嘉宾1”之类的标签,转写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声音。还有一次,我上传了一个比较模糊的录音,转写结果有几个地方不通顺,我以为是系统的问题,后来才知道可以用“智能修正”功能——点击文字稿里的“修正”按钮,系统会根据上下文自动调整,比如把“我们做了一个产品”改成“我们开发了一款产品”,比我自己改还顺。
我现在用听脑AI差不多三个月了,总结了几个实用技巧:第一,直播的时候尽量用外接麦克风,这样录音清晰度高,转写准确率能提升到95%以上;第二,如果是多人对话,提前在系统里设置角色标签,比如“讲师”、“学员”,这样转写的时候会自动分栏,看起来更清楚;第三,生成文字稿后,用“一键导出”功能转成Word,直接在里面修改,不用再复制粘贴,节省了很多时间;第四,如果遇到生僻词或者专业术语,可以提前把这些词添加到“自定义词典”里,比如“Transformer模型”、“prompt工程”,这样转写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我上传特别大的文件(比如超过两个小时的录音),转写速度会有点慢,不过我后来发现可以分段落上传,或者在晚上人少的时候传,速度就快多了;还有一次,嘉宾说话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转写的时候把“数据”写成了“数居”,不过我在修改的时候直接改了,也不麻烦;另外,有时候系统会把“嗯”、“啊”这些语气词保留下来,我一般会用“批量删除”功能去掉,这样文字稿更简洁。
我现在每月用听脑AI整理直播录音,大概能节省15个小时左右,工作效率提升了70%以上。比如上个月,我做了四场直播,用听脑AI转写只用了半天时间,剩下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做数据分析或者写报告,比之前轻松多了。我身边的朋友知道后,也都开始用它,有的用来整理会议记录,有的用来转写采访录音,反馈都不错。
其实,对于我们做技术产品分析的人来说,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资源,能把整理录音的时间省下来,做更有价值的事,这就是听脑AI最大的价值。如果你也遇到过整理直播录音麻烦的问题,不妨试试听脑AI,它真的能帮你解决很多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