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蕾
当5G信号如繁星般铺满城市的每个角落,基站与机房便成了支撑数字世界的“能量心脏”。然而,这些日夜运转的“心脏”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能耗如同不断攀升的体温,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给绿色发展带来了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以下简称“太原移动”)没有选择“被动降温”,而是用一场技术革新为机房装上“智慧大脑”,在破解高热耗难题的同时更在全国赛事中崭露头角,为信息通信行业科学减碳提供了可复制的“太原方案”。
机房有了“会思考的大脑”
“以前机房空调要么24小时满负荷运转,要么运维人员凭经验手动调整,经常出现夏天局部过热、冬天能耗浪费的情况。”太原移动一位网络『工程师』回忆起传统机房的运维困境时坦言。这种“盲人摸象”式的温控模式,正是行业长期面临的痛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太原移动组建专项技术团队,研发出“基于AI算力驱动的通信机房数智融合热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是由深度强化学习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组成的“智慧大脑”——通过分析72小时内的室外温湿度、机房设备散热负荷等历史数据,精准预判30分钟后的环境变化。这种“测得准、控得稳、省得多”的智慧模式,让温控从“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预判”。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具备极强的兼容性——通过开发通用通信协议接口,可适配主流品牌的空调设备,无需更换老旧硬件即可完成改造,大大降低了老旧机房的改造门槛,让更多机房低成本享受到智能节能的红利。
“绿色成绩单”获国家级认可
单月最高节能率68.7%,累计节电102.2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02吨,相当于4000棵树一年的固碳量,也相当于300辆家用轿车全年零排放行驶——一组醒目的数据直观呈现了AI技术的减碳成效。
这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也得到了国家级赛事的权威认可。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新绿杯”信息通信行业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大赛中,太原移动的“AI算力驱动机房热管理系统”从全国156家单位的328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绿色技术创新专项赛”全国优秀奖。评审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该项目将AI算法与机房能耗管理深度融合,实现了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为信息通信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智慧大脑”照亮绿色路径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技术推广的新起点。”太原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从两个维度深化AI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优化算法模型,引入实时气象数据、电网负荷波动等变量,提升预判精度,进一步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拓展应用场景,将这套‘智慧大脑’延伸至边缘计算节点、5G基站电源管理等领域,探索‘机房+基站’一体化节能方案。”
从机房温控的“单点突破”,到通信网络的“系统节能”,太原移动的实践印证了AI技术在绿色发展中的核心价值。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信息通信行业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AI算力赋能传统运维,不仅能破解高能耗难题,更能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未来,随着AI技术与能源管理的深度融合,通信网络将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如今,行走在太原的街头巷尾,那些看似普通的通信机房与5G基站,正通过AI技术的赋能,悄然成为城市减碳的“隐形力量”。而太原移动的创新实践,也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启示:当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每一个技术突破,都能成为书写“双碳”新篇章的有力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