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中兴Axon 50 Ultra下一个定义,我会说它是“曾经端着高端价牌的野心机,如今跌落尘埃的冷门之作”。它的故事很戏剧化:2023年4月发布时,起售价六千多,配置和噱头都对标旗舰;2025年再看,价格直接腰斩再腰斩,跌入千元市场。这样的落差不仅让人唏嘘,也让这款机型在市场中留下了复杂的印记。
从硬件层面看,Axon 50 Ultra放在以前其实没什么短板。高通『骁龙』8+ Gen 1处理器,放在如今依然能轻松跑主流游戏和日常应用,今年上市的荣耀X60GT还是搭载『骁龙』8+ Gen1处理器。
屏幕方面,6.67英寸144Hz AMOLED曲面屏,不论是观影还是刷短视频,都足够流畅和顺滑;再加上5000mAh大电池和80W快充,续航体验也扎实。影像方面,中兴这次没有走“堆料+凑数”的套路,三颗镜头个个实用:6400万OIS主摄、5000万超广角微距、5000万长焦,组合起来可以覆盖从风光到人像再到远景的拍摄需求。甚至连“自由曲面镜片抑制畸变”这种小细节,中兴也有考虑。要说旗舰味道,它确实都有。
但中兴想让这台手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在这些常规配置,而是两个独门卖点:其一,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这是它发布时最吸睛的标签;其二,安全性强调到位,内置独立安全『芯片』,还能双系统同时在线。这两点放在当下的环境下,听上去都颇有“黑科技”的味道。卫星通信意味着在没有地面信号的时候依然能和外界保持联系,虽然实际落地受到主管部门和运营商的制约,但光是“有这个能力”,就足以打动一部分户外探索者或者政企用户。而独立安全『芯片』和双系统,则更像是中兴想走差异化路线的一种尝试,毕竟在『安卓』阵营里,强调“信息安全”并非主流,能把它提到核心卖点的机型并不多。
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旗舰手机的消费者,大部分其实还是看重性能、影像、生态体验这些日常层面的东西。中兴的卖点,更多是面向特定人群的功能。卫星通信功能,普通人日常几乎用不上;双系统和安全『芯片』,也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刚需。换句话说,中兴投入重兵去打造的这些特色,并没有在市场主流用户中形成强烈共鸣。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槽点是系统。MyOS虽然轻快无广告,但UI美学、细节体验、功能生态与那些一线厂商的深度定制系统比,还是略显单薄。对于愿意掏六七千买手机的人来说,他们要的不仅是“没毛病”,还得有“足够精致”,这也是中兴没能完全满足的地方。至于无线🛜充电缺失、自拍🤳效果打折扣这些细节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在旗舰段位里,这些都会被放大,哪怕只是个小遗憾。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今的Axon 50 Ultra反而更有吸引力。12GB+512GB版原价6799元,如今跌价5100元,跌至1699元,这几乎是“捡漏”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那些注重隐私安全或者真的需要卫星通信功能的人来说,它现在的价格等于说是“白菜价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