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智慧水务节碳增效平台建设方案(25页 PPT)
报告共计:25页
智慧水务新图景:节碳增效平台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水务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需达到50%以上,并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为水务行业划定了发展方向,更催生了智慧水务节碳增效平台的建设热潮,为破解行业现存痛点、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全新路径。
当前,水务行业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在数据管理层面,“烟囱式”建设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不同系统间的数据难以互通共享,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管控,大量监测数据、设备运维数据、生产数据被分散存储,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同时,基础信息感知体系不完善,部分关键环节仍依赖人工监测,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不足,难以支撑智慧化决策。在运营管理方面,传统水务企业普遍存在运营成本高、运维效率低的问题,设备故障预警不及时、巡检流程繁琐、能耗管控粗放等问题,不仅影响污水处理效率,还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与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为应对这些挑战,智慧水务节碳增效平台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为核心,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建设思路。平台遵循“一项服务、两化融合、三个在线、四个全管”的建设原则,为水务企业提供定制式『数字化』改造服务,通过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在线、运维在线、管理在线,覆盖数据全管、设备全管、能耗全管、系统全管,形成从数据采集到决策应用的完整闭环。
在技术路径上,平台依托传感器、物联网、AI算法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打造了多层级的建设架构。感知层通过部署气体传感器、智能电表、流量计、液位计等设备,实时采集水厂生产、设备运行、水质监测、管网状态等多维度数据;数据层构建关系库、时序库、实时库等多元数据库,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存储与管理;应用层开发设备管理、能耗管理、生产管理、基础管理等功能模块,满足水务企业日常运营需求;展示层则通过数字孪生驾驶舱、Web端管理大屏、移动端应用,实现数据可视化呈现与便捷化访问,让管理者随时随地掌握运营动态。
具体建设内容上,平台亮点纷呈。数字孪生驾驶舱作为核心管控中枢,实现了“一屏观全局”,通过综合看板、设备看板、生产看板、能耗看板、安全看板等模块,直观展示污水处理量、出水水质、设备故障统计、能耗成本等关键指标,为决策提供精准及时的数据支持。以生产看板为例,不仅能实时显示出水COD、氨氮、TP等水质参数,还能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分析,挖掘生产规律,优化工艺参数;设备看板则清晰呈现设备资产分布、故障区域、能效水平,结合AI预警算法,提前预测设备潜在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能耗管理模块是平台实现“节碳增效”目标的关键抓手。通过精准统计电耗、药耗等能耗数据,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设备的能耗差异,识别能耗漏洞。例如,对鼓风机、提升泵等高耗能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生产负荷自动调节运行参数,避免能源浪费;同时,通过能耗趋势分析,制定科学的能耗标准,推动水务企业向“精细化用能”转型。智慧巡检模块则借助BIM技术与智能感知设备,优化巡检路径,实现线上线下巡检结合,异常情况自动记录并生成工单,大幅提升巡检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此外,智能报表模块支持多种格式报表自动生成与实时更新,移动端访问功能让管理者随时掌握运营情况,缩短决策路径。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智慧水务节碳增效平台不仅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号召,更契合了水务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平台建设,水务企业能够实现“管理在线、数据在线、运营在线”的目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部分先行企业通过平台建设,已成功申请“国家节能减排奖”“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等荣誉,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未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水务行业的深度融合,智慧水务节碳增效平台将进一步升级,通过构建更精准的数据模型、更智能的调度算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全流程智慧管控。无论是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环境治理需求,还是『智慧园区』、未来社区的水务配套要求,该平台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5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