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这段时间,全球目光都盯着特朗普即将开启的英国国事访问。还没等飞机起飞,英美之间的科技合作消息就先传出来了。英国想和美国签订一份针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备忘录📝,名义上是搞科技研发,实际上是拉起“小院高墙”,死死把关键技术圈在自己人手里。这一步棋,剑指中国,英美联手要把中国企业挡在圈外。
其实这场风波的焦点,就是“科技战”。现在全球竞争,早不是拼谁家工厂多、谁能卖便宜货了。比拼的,是谁能握住核心科技,谁就能定规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还有『芯片』、智能制造,这些领域直接决定未来谁能走在前头。谁先掌握了,谁就能主导国际标准,谁就能卡别人脖子。
英国驻美大使曼德尔森最近在美国公开表态,说什么“英美必须建立新型科技伙伴关系”,还拿冷战做比喻,声称“如果中国赢得科技主导权,我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听上去是焦虑,其实是赤裸裸的焦虑外加煽动。他说得很直白,只有美国“具备和中国竞争的能力、财富和决心”,英国要紧紧抱上美国这条大腿。不得不说,这种姿态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无奈的赌注。
曼德尔森的话背后,透露出英国的两手算盘。一方面,英国想借美国的技术和市场补上自己脱欧后科技短板。另一边,也希望拉拢欧洲国家一起限制中国。曼德尔森本人背景不一般,既当过工党贸易大臣,也做过欧盟贸易专员,既懂企业又熟欧盟规则。这次被派到华盛顿,就是英国在中美之间下的一步“平衡棋”。
其实,这种科技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英国和美国都意识到,全球科技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这些领域。谁赢了科技战,谁就能主导未来。曼德尔森甚至称,这场竞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大西洋联盟必须演变,否则就会被中国后来居上。
再看看现实,英美为什么要抱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担心中国科技的崛起会让西方失去主导权。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绿色能源、5G、智能制造,中国这些年进步太快,让西方感到“如芒在背”。英国脱欧后更是感到心慌,既怕被欧盟甩开,又怕自己掉队,干脆投向美国寻求庇护。
曼德尔森现在高调渲染“中国威胁”,其实也是在英国国内做政治动员。英国脱欧后,经济、科技都面临新压力,社会上对未来焦虑感很重。拉上美国搞科技合作,一方面是想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壮胆。曼德尔森还强调,英国要利用“脱欧”的自由度,采取更美国式的科技监管,少受欧盟那套条条框框的限制。说到底,英国想在美、中、欧三大阵营之间左右逢源,但真要分蛋糕,英国只能选边站队。
美国也在加紧拉拢盟友。最近,美国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宣布,禁止“中国控股企业”使用其服务,理由是“国家安全”。这也是美国AI企业首次公开把科技和地缘政治挂钩。美国现在不仅封锁『芯片』,还想在AI、云计算、量子通信等新领域设防,堵住中国的发展通道。
特朗普这次访问英国,英美科技合作必然是核心议题。他带上了『英伟达』CEO黄仁勋、黑石集团、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阵容可谓豪华。这些企业和中国市场息息相关,既想维护和中国的合作,又怕被美国政府卡脖子。黄仁勋早前还为『英伟达』的H20『芯片』争取对华出口豁免,为的就是不丢失中国庞大的市场。
中方态度非常明确。面对英美的“小圈子”,中国坚决反对科技和贸易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妥协只会被看不起,坚持原则立场才是正道。中国这几年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领域,投入巨大,已经形成自主研发的能力。面对外部封锁,中国没有退缩,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底气。
中方还特别指出,中英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一直主张扩大开放,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对于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中国都会旗帜鲜明地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