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电子产品维修街总是热闹非凡,吕文扬的摊位就在街角最显眼的位置。一块写着“专业清洁黑色手机,还原如新”的木牌立在旁边,下面摆着一排擦得锃亮的黑色手机模型,吸引着往来行人的目光。
“老板,我这手机用了两年,后背全是指纹和划痕,能弄干净不?”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递过一部黑色『智能手机』,机身布满了油腻的指纹印,边角还有几处明显的磕碰痕迹。吕文扬接过手机,指尖在背面轻轻一抹,眉头都没皱:“放心,保准让你看着像刚拆封的。” 吕文扬做这行纯属偶然。三年前他在电子厂打工,负责手机外壳的质检,见多了因污渍和划痕被退货的黑色手机——这类手机最显脏,指纹、汗渍、灰尘很容易附着在上面,时间一长就显得破旧不堪。有次同事的黑色手机脏得没法看,他试着用厂里的专用清洁剂和软布擦拭,竟意外地擦得干干净净,连细微的划痕都淡了许多。 “既然这么多人烦这个,不如就靠这个吃饭。”吕文扬辞了职,在维修街支起了小摊。他研究出一套独特的清洁流程:先用特制的纳米海绵🧽蘸取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以画圈的方式轻轻擦拭机身,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指纹;再用麂皮布顺着一个方向抛光,让黑色外壳恢复哑光或亮面的原厂质感;遇到细微的划痕,就用含氧化铈的研磨膏小心打磨,直到划痕几乎不可见。 “黑色手机娇贵得很,不能用酒精擦,会腐蚀涂层;也不能用硬布蹭,容易留新痕。”吕文扬边给年轻人的手机做清洁,边解释,“你看这边角的磕碰,我给你用补漆笔补一下,颜色调得跟原厂一样,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他从工具箱🧰里拿出几支不同色号的黑色补漆笔,对比着手机外壳的色泽,挑出一支最接近的,用细尖的画笔一点点填补磕碰处,动作细致得像在做微雕。 旁边摊位的老板探过头来:“文扬,你这手艺真是绝了,昨天那部摔得掉漆的黑手机,经你一弄,人家还以为是换了新壳呢。”吕文扬笑了笑,没接话,注意力全在手里的手机上。他知道,来这儿的大多是舍不得换手机又爱干净的人,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学生,都希望手机能体面点。 一个穿校服的女生抱着一部屏幕裂了缝的黑色手机过来,眼圈红红的:“叔叔,我这手机还能擦吗?昨天不小心掉地上了,屏幕裂了,背面也全是灰……”吕文扬接过手机,背面不仅有灰尘,还有几道深深的划痕。“能擦,屏幕裂了不影响清洁背面。”他安慰道,“擦完跟新的一样,配个新壳照样用。” 他先用气吹吹掉背面的灰尘,再用软毛刷清理缝隙里的污垢,然后按流程清洁、抛光。半小时后,原本灰扑扑的手机背面变得乌黑发亮,划痕淡得几乎看不见。女生看着焕然一新的手机,破涕为笑:“谢谢叔叔!比我刚买的时候还亮!” 吕文扬的收费很公道,普通清洁20元,深度清洁(含去划痕)50元,补漆另加10元。靠着这门手艺,他每天能接二三十单,生意好的时候,月收入比在电子厂打工还高。有顾客问他为啥只做黑色手机,他说:“专做一样才能做到极致。黑色最考验清洁功力,能把黑手机擦得像新的一样,才是真本事。” 夕阳西下,吕文扬收摊前,最后一位顾客是个老爷爷,他掏出一部老旧的黑色按键手机,机身上的漆都磨掉了一块:“小伙子,帮我擦擦,这手机存着我老伴的号码,舍不得换。”吕文扬接过手机,小心地拆开后盖,清理掉里面的灰尘,又用最小号的刷子清洁按键缝隙,最后把磨掉漆的地方补好。 “好了大爷,您看。”吕文扬把手机递回去。老爷爷戴上老花镜,看着光亮如新的手机,眼眶湿润了:“跟她送我时候一模一样……谢谢你啊小伙子。”
吕文扬收拾着工具箱🧰,看着老爷爷蹒跚远去的背影,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擦的不只是手机,更是人们藏在旧物里的念想。黑色手机在夜色中泛着柔和的光,就像他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平凡却透着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