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高效完成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阿林娜”号23534标准箱装卸作业,刷新了天津港集装箱船舶单航次作业量历史纪录,也创出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航次作业量新纪录。 记者 吴迪 摄
昨天,从天津港传来好消息。日前,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阿林娜”号在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高效完成了23534标准箱的装卸作业,标志着天津港成功刷新了其集装箱船舶单航次作业量的历史纪录,并创下了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航次作业量新纪录,彰显了作为国际枢纽港的“硬核”实力。
一台台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来往穿梭,自动化岸桥、场桥精准吊装……日前,当记者来到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时,“地中海阿林娜”号的装卸作业正在紧张进行。码头控制中心里,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紧盯屏幕,监控着这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实时作业情况。
“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愈发明显,集装箱船舶的装卸作业量也在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巨大的作业量,我们充分发挥‘智慧零碳’码头的技术优势,联合船公司、口岸部门等单位多措并举,保障‘地中海阿林娜’号的装卸效率。”冯淼说,“比如,我们内部实时动态调整作业计划,使各环节高效衔接;再比如,我们采用‘边装边卸’工艺,配合‘船边直提’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为装卸‘洪峰’降压。此外,通过积极协调船公司调整积载船图、对接堆场车队针对性提高疏运效率等,码头也实现了大吞吐量的接卸平衡,同船方、港方、外部堆场车队携手做到了高效协同。”
记者了解到,此次“地中海阿林娜”号离港后,将运载着来自内陆腹地企业的番茄酱、汽车及配件、卷钢、化工品、自行车等商品,沿地中海西非航线驶往印度、新加坡、越南、加纳、多哥等国家。
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班轮部经理王琪介绍:“地中海西非航线已经上线运营了10年,目前其运营船型已升级到了24000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每次到达天津港的平均在港单航次作业箱量都超过了12000标准箱。这次‘地中海阿林娜’号到来,我们通过‘津港通’平台实现了客户与码头集港业务的对接,还积极协调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部门,压缩了30%的进口联检时间,并将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20%以上,实现了货物‘直提直装’的无缝衔接。”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与“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近年来,天津港持续织密国际航线网络,特别是今年以来相继开通了地中海航运欧洲线、马士基东南亚线等多条“一带一路”新航线,加之通达全球的“海陆通道”,天津港为畅通京津冀、三北地区等内陆腹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更加稳定、更加便捷的海上物流通道。
对此,天津浩之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杨文泰深有感触,他说:“此次我们代理的货物就搭乘‘地中海阿林娜’号出口非洲,天津港优质高效的港口服务,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我们对未来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坚持以京津冀为中心覆盖华北主要货源地,辐射☢️中西部多个省区市,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全力助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接下来,天津港将全力建设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拓展航线网络、优化多式联运体系,努力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积极助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入全球市场。(记者万红 吴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