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广东省将派出116名选手参加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与往届不同,本届大赛广东团企业工匠云集,比上届增加一倍。
作为优秀产业人才的“竞技场”,企业工匠们如何实现生产、备赛一肩挑?临近大赛,记者走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看看广东选手如何教会『机器人』️“上班”。
聚焦工业实战,全流程考验硬核实力
代表广东出战的李展,无疑是本次赛事中备受瞩目的选手。“半天车间工作+半天备赛训练”,李展每天保持着这样的节奏,在生产与备赛的切换中不断打磨技术。
本次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宛如一场高科技的盛宴,将多模态数据处理、智能模型构建与系统集成等前沿技术汇聚一堂。它致力于在典型工业与『数字化』场景中,展现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
在这个赛项中,重点考核参赛选手在深度学习模型设计、自然语言与视觉处理、多模态融合及系统部署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选手们仿佛是人工智能世界的魔法师,要在模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完成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与调优、结果评估与可视化、边缘部署与调试等一系列高难度任务操作。
限定的时间内,参赛选手需完成智能系统从设计到部署的全流程任务,这其中涵盖了伦理风险评估、算法模块开发、模型训练优化、故障诊断与泛化性能提升等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如同游戏中的关卡,考验着选手们的智慧与技能。
从车间实战走来,带着产业问题备赛
2025年从大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便踏上了追逐人工智能梦想的征程。本科期间,李展就积极参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主题研究,从此与这个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他在深圳开启了职业生涯,第一份工作聚焦『机器人』️领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仿佛是在人工智能的江湖中不断修炼内功。
2023年7月,李展入职TCL工业研究院,在这里他参与了多项核心工作。他投身『互联网』系统平台建设,如同一位智慧的建筑师,推进工厂处理周期优化与智能化改造。最终建成的平台,让普通员工也能参与AI模型训练并应用于生产,为公司提升运营效率、减轻运营负担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在工厂里做的,就是让AI真正为生产服务。”李展告诉记者,他主导推进的工厂处理周期优化与智能化改造项目,最终建成的平台打破了“AI技术只属于专家”的壁垒,让一线普通员工也能参与AI模型训练并应用于生产环节,直接为企业提升15%以上的运营效率。这份扎根产业的实战经验,成为他备赛的“秘密武器”。
翻开李展的备赛笔记,记者发现每页都标注着“产业对应场景”。“我会把工作中遇到的生产痛点转化为备赛重点。”凭借这份务实的备赛思路,李展已先后拿下2024年深圳市技能大赛、南山区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师项目双冠军。
“这次回家乡比赛既紧张又亲切,希望能通过赛事把企业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技术成果,同时系统补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知识短板,未来更好地解决工厂里的实际问题。”谈及参赛目标,李展的眼神里满是笃定。
距离国赛时间临近,备赛现场的训练节奏愈发紧张。像李展这样的企业工匠们,正以产业实践为根基,在赛场上打磨更贴合实际的AI技术。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郑佳伟表示:“这场比赛的赢家,不仅是奖牌🏅获得者,更是能把赛场技术带回车间,真正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者。”
文、图、视频|记者 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