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智博会上,宁波AI教育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人工智能体与应用的亮相,展示了AI在课堂教育与校园管理中的无限可能。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又该如何与AI打交道呢?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老师不可或缺的小助手。”奉化区实验小学的李凌老师分享了她的使用经验。例如,在教授李白的诗时,她让学生与“李白”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也帮助学生突破了理解上的难点。与此类似,奉化区武岭小学的董驻老师也谈到了利用AI批改学生习作的体验。他表示,通过上传学生的作文并输入批改条件,AI可以迅速给出反馈,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
不过,AI的使用并非没有不足之处。象山县荔港学校的潘超群老师发现,虽然AI能够快速生成题目,节省了不少时间,但生成的练习卷往往缺乏配图,有时甚至会出现科学性错误。李凌老师也对此表示担忧,AI生成的内容不一定准确,尤其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仍需融入自己的思路与方法。
随着AI工具的普及,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例如,学生可能会滥用AI完成作业。潘超群老师提到,她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学生通过拍照上传作业,利用AI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的现象使得老师们担心,学生是否真的在学习,而只是依赖于技术的便利。
对此,李凌老师认为,面对“10后”孩子的成长环境,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AI,而非抵制这种技术。镇海中学的李涛老师也表示,调教AI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至关重要,尤其是教师在面对新技术时,必须主动了解和尝试。
董驻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强调AI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完成各类工作,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的核心任务依然是育人,AI的应用虽然会更广泛,但最终还是需要老师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与成长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与AI的关系将愈发密切,适应这种变化将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