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尔兹奖的历史中,她不仅是第一位女性♀️获奖者,也是首位获得该荣誉的伊朗人。她生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并担任克雷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该机构以提出七大“千禧年难题”而闻名于世。
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与许多自幼展露天赋的“神童”不同,米尔札哈尼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她曾对数学怀有畏惧,尤其在刚进入高中时,因数学成绩不佳,被老师认为“没有数学天赋”,自己也一度失去信心。
幸运的是,高二那年,她遇到了一位善于启发的老师,一切从此改变。
在这位老师与一位好友的鼓励下,她主动前往所在女子高中的校长办公室,请求允许她们去参加“男生专属”的奥数课程。当时的伊朗还从未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也从未派出过女性♀️选手。那位女校长对她说:“也许,你真的能成为第一个。”
随后两年,她连续斩获1994和1995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她确实成为了第一个。
多年后,米尔札哈尼这样说道:“只要有耐心,每个孩子终能看见数学的美。”
而这仅仅是她众多“第一”的开始。二十年后,她还将成为第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女性♀️数学家。
并非每一位奥赛获奖者都具备从事数学研究的天赋。大学期间,米尔札哈尼对黎曼几何——拓扑学与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了浓厚兴趣。她执着地钻研各类复杂曲面,从多角度理解并重构它们的拓扑结构。
她习惯于在大张草纸上演算、勾勒高维曲面与几何结构的演化,推算它们的拓扑性质,尤其痴迷于研究弯曲空间中物体自发运动的轨迹——如台球在桌面的运动路线。数学上称这类路径为“测地线”,即弯曲时空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她从两个维度推进了对该问题的理解:一方面考察物体在曲面上的运动,另一方面分析曲面本身随物体运动发生的变化。她以这种思路穿针引线,在不同数学方法之间建立深刻联系。
凭借超凡的毅力、兴趣与洞察力,以及对拓扑、动力系统及其演化的透彻掌握,她在模空间与双曲几何等前沿领域贡献卓著。她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弦理论在内的多个现代物理领域,成为这些理论推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4年8月13日,国际数学联盟在首尔授予她菲尔兹奖,表彰她“在黎曼曲面及模空间动力学和几何学中的杰出贡献”。在她的祖国伊朗,人们为之欢庆,她也因此受到总统哈桑·鲁哈尼的接见。(尽管在她获奖照片登上国内报刊时,编辑不得不为她PS上一条头巾——因伊朗禁止媒体发布女性♀️未戴头巾的公开照片。)
她的丈夫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他们还有一个年幼的女儿。
米尔札哈尼工作时喜欢伏在巨幅纸稿上绘制几何草图。女儿见到常会说:“妈妈又在画画了。”
她声音低沉,有一双灰蓝色的眼睛,待人平和谦逊。当被问及如何评价自己对数学的贡献时,她先是一笑,沉思良久,最后答道:“说实话,我不认为我做出了什么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甚至在收到菲尔兹奖获奖通知邮件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发件箱被黑了吧。
她常以“慢思型”数学家自嘲:“要想窥见数学之美,我必须付出更多时间和努力。”
然而,早在获奖之前,她已被确诊乳腺癌。尽管如此,她仍日夜不懈地投入研究。去世前不久,她刚与合作者完成一篇长达二百余页的论文,证明了一条关键而艰深的定理,为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道路。
四十岁,在她创造力最为蓬勃的年纪,她离开了人世。
回望她的一生,无论是捍卫数学的纯粹,还是争取女性♀️的尊严,她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影响着全世界。她赢得了人们一致的敬意——包括来自她命运多舛的祖国。
她本应拥有更长的生命,但有时候,一个人能从命运手中争取到的,也许就只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