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态修复网)
2025年8月21日,浙江科技大学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为“Biochar suppresses conjugative transfer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manure-amended soils”的论文,本研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土壤微宇宙实验(设置不同处理组,包括土壤、土壤 + 生物炭、土壤 + manure、土壤 + manure + 生物炭等)、结合流式细胞术、16S rRNA 基因扩增子测序等技术,探究生物炭对 粪肥 改良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接合转移的影响。实验揭示了 粪肥 施用会显著增加土壤中 ARGs 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丰度,提高 ARGs 的接合转移率,而生物炭能通过降低土壤细菌的 ATP 供应、活性氧(ROS)产生和细胞膜通透性,减少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生物有效性,改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抑制 ARGs 的水平转移,并降低转接合子库的多样性。该研究为理解 粪肥 施用导致的 ARGs 传播风险提供了直接证据,证实了生物炭在控制环境中 ARGs 传播方面的潜力,为农业生产中粪肥土地利用的风险管控和 ARGs 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
研究背景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全球畜禽粪便排放量持续增加,粪便土地施用虽能回收养分,但也带来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抗性细菌(ARB)传播等生态风险,其中质粒介导的接合转移是 ARGs 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生物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在污染控制中显示出潜力,但其对 ARGs 水平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在粪肥改良土壤中的作用缺乏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
材料准备:以携带广谱质粒 pKJK5(含 3 种 ARGs)的大肠杆菌为供体菌,制备 300℃(BC300)和 700℃(BC700)热解的小麦秸秆生物炭,并采集红壤和新鲜猪粪。
土壤微宇宙设置:设置多个处理组(土壤、土壤 + BC300、土壤 + BC700、土壤 + 粪便、土壤 + 粪便 + BC300、土壤 + 粪便 + BC700 等),通过灭菌粪便排除内源细菌干扰,持续培养 30 天,定期采样。
分析技术: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ARGs 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丰度;通过流式细胞术和 confocal 激光扫描显微镜🔬量化转接合子;利用 16S rRNA 基因扩增子测序解析转接合子群落;测定土壤细菌的 ATP、活性氧(ROS)、细胞膜通透性及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等指标。
主要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粪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丰度,其中 ARGs 相对丰度提升 6.2 倍,MGEs 增加 51.6%,且多数 ARGs 亚型与粪肥中的 ARGs 呈正相关;而生物炭(BC300 和 BC700)可有效降低其丰度,ARGs 减少 0.9-3.6%,MGEs 减少 4.8-8.7%,尤以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的降低最为显著(图 2)。
在 ARGs 接合转移效率方面,粪肥施用使转移率提高 3 倍,1 天培养后达 8.04×10⁻⁵,添加生物炭后转移率显著下降,其中 BC700 处理组(3.59×10⁻⁵)接近未施粪肥土壤水平,且该趋势在 7 天培养后仍保持一致(图 3)。
从转接合子群落结构来看,未加生物炭的粪肥土壤中,转接合子涵盖 16 个门,以假单胞菌门(52.1%)、芽孢杆菌门(23.9%)为主,包含 239 个属(如 Halomonas、Bacteroides);生物炭处理则显著降低其多样性,BC300 组仅 39 个属,BC700 组 90 个属,同时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机会致病菌种类减少(图 4)。
机制上,生物炭可使土壤细菌的 ATP 水平降低 24.3-35.0%,活性氧(ROS)减少 23.9%,细胞膜通透性下降 6.7-26.6%,还能降低粪肥中重金属(Cu、Zn 等)和抗生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的生物有效性,总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减少 27.1-34.6%,抗生素也相应减少(图 5、6)。
图 2 根据不同土壤微宇宙中的宏基因组数据对 antibiotic 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进行定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图 3 土壤微宇宙中施用生物炭后转接合子的变化。
图 4 土壤微宇宙中转接合子库的细菌群落组成。
图 5 生物炭对土壤微宇宙中土壤细菌的能量供应(ATP)、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细胞膜通透性以及土壤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培养 1 天后)。
图 6 培养 1 天后土壤微宇宙中生物可利用的重金属和抗生素。
小结
本研究首次证实生物炭可通过多途径抑制粪肥改良土壤中 ARGs 的接合转移,包括降低细菌能量供应、缓解氧化应激、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吸附污染物以降低选择压力,以及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这为理解粪便施用导致的 ARGs 传播风险提供了机制解释,同时表明生物炭可作为控制环境 ARGs 传播的有效策略,为农业粪肥资源化利用的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