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说医学史244:巴斯德——从鞋匠之子到人类救星(邮说医学史 奥托·迈尔霍夫)

邮说医学史244:巴斯德——从鞋匠之子到人类救星(邮说医学史 奥托·迈尔霍夫)

邮说医学史244:

巴斯德:从鞋匠之子到人类救星

人类与潜藏在阴影缝隙里的微生物,已苦苦缠斗了数千年。瘟疫席卷而来时,人们唯有仓皇奔逃、束手无策;清晨挤下的鲜乳,隔夜便酸腐发臭、无法入口;疯狗的獠牙一旦咬下,一命呜呼的惨剧便随之而来。这种令人窒息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伟大的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出现,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高举起显微镜🔬这盏“探照灯”,硬生生劈开笼罩千年的蒙昧迷雾,彻底扭转了这场不对等的抗争。

他并从不是悬于云端的“科学神祇”,只是将“意志、工作、成功”这三个关键词深深刻进灵魂的前行者。他以毕生的热忱与奉献,开辟了全新的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为芸芸众生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屏障。今天,当我们回想起他为抗击狂犬病而跪守在凶恶的疯狗脚下,冒着巨大的危险收集疯狗唾液时,就能深切感受到他为了人类的福祉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艰巨付出。下面,就让我们沿着他的人生轨迹,探寻这位鞋匠之子是怎样凭借实验室的点点微光,为人类对抗疾病的漫长征途点亮了方向。

法国(1923):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以微生物学奠基、巴氏消毒法与疫苗革命,将我们从感染与恐惧中拯救出来,成为人类生命的守护神。

1822年12月27日,汝拉山的寒雾像浸了冰的棉絮,把法国东部的多尔镇裹得密不透风。鞋匠让-约瑟夫·巴斯德的小木屋里,煤油灯晕开一圈暖黄,一个皱巴巴的男婴伴着啼哭降生了。毫无悬念,这个男婴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巴斯德。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甚至常常拮据。父亲白天弓着背在鞋摊前穿针引线,指尖的硬茧比皮革还厚;母亲总把新鲜出炉的面包偷偷塞进刚进入镇小学读书的小巴斯德的怀里,摩挲着他的头发轻声叮嘱:“孩子,你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去读书,踩出比这小木屋更宽的路。”

母亲这份朴素的期许,成了小巴斯德骨子里的养分。别的孩童扎着堆在街角追皮球、斗蟋蟀时,他坐在鞋摊的小木凳上,一边伸手为父亲递上磨得发亮的锥子、绕满麻线的轴子,一边攥着卷边的课本读到夕阳西下。他在学习中养成了脚踏实地、不懈探索的好习惯,立志通过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将来为人类社会多做点贡献。

1838年,巴斯德赴巴黎读预科,因思乡返回,转入贝藏松皇家学院,1840 年获文学士学位,1842 年获理学士学位。1843年,他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化学与物理教学法。入学后,他拒绝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一头扎进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以少有的勤奋和绵长的韧劲,不知疲倦地学习。

法国(2018):纸醉金迷的繁华之都——巴黎,在这座欧洲最浮华的王城,“乡下少年”巴斯德视锦绣如烟云,于喧嚣中独守一方净地,在教室和实验室里俯首潜心,步步向学。

著名化学家杜马斯有关化学研究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巴斯德每天天不亮就揣着干面包去阶梯教室占第一排的位置,笔记本📓上也都记得满满当当,连页边空白处都画满了实验草图。各门功课中,他的实验能力最为出色,同学们笑他“被实验室勾走了魂”,他摸着后脑勺笑道:“我就是只赖在实验室里的虫呀。”在他眼里,试管🧪里澄澈的液体、天平上跳动的刻度,远比香榭丽舍大街的繁华更吸引人。实验室的微光,这样照亮了一个鞋匠之子的科学梦想。

1846年,巴斯德以全班前三的笔试与实验成绩,通过了法国教育部组织的物理教授资格考试。按照惯例,毕业后他将被分配到罗讷河畔人口不足五千的图尔农中学任教,但在老师安托万·巴拉尔的帮助下,他被留在母校担任“助理实验员”,并拥有了实验室的钥匙。

就在此时,卢瓦尔河谷的酿酒商们正为一桩烦心事愁眉不展:酒桶底部沉淀的酒石酸盐,有的能让阳光折出灵动的弧线,有的却如顽石般“木讷”,任光线穿过也毫无波澜。这看似微小的差异,却让酿出的酒风味参差,导致酿酒商们损失惨重。他们遍访化学家,却无人能解这道“酒中谜题”。

最后,大家想到了巴斯德,他问清缘由后便默默地接下了这桩“麻烦事”,将一筐酒石酸盐搬进了自己寄宿的小阁楼。那些晶体十分微小,需凑着窗边的晨光才能看清轮廓。他搬来小板凳,手执特制的镊子,一粒一粒地分拣、归类,在显微镜🔬下观察。三个星期的晨昏交替里,他的世界只剩下显微镜🔬下的晶体与镊子的轻响。

终于有一天,当他将两组晶体并排放置在显微镜🔬下时,突然怔住了:它们竟如左手与右手般,轮廓完全对称,却无论如何也无法重合。原来分子也有“左右”之分!”他激动得险些碰翻桌上的烧杯,眼中迸发出的光比窗外的朝阳还亮。

1847年,他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论晶体对偏振光的旋转与分子对称性的关系》《酒石酸及其盐类旋光性的研究》这两篇论文,因“实验设计精巧、结论颠覆常识”获得评审的一致评价(最高等级),巴黎大学授予了他哲学博士学位。需要强调的是,如今医院里精准治病的奥美拉唑、二甲双胍等药物,正是循着当年巴斯德发现的“分子对称”原理研制出来的。那些藏在微观世界的奥秘,被他用一把小小的镊子轻轻地揭开了面纱。

1848年,巴斯德进入法兰西公学的“巴拉尔私人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开始了立体化学与晶体的研究。1849年,教育部为表彰巴斯德的“非凡成就”,破格任命他为斯特拉斯堡大学理学院化学副教授。就这样,巴斯德正式走上了大学讲台,把立体化学的火种从巴黎带到阿尔萨斯,也为他日后在发酵、疾病与疫苗领域的革命性发现埋下了伏笔。

法国(1995):巴斯德逝世100周年,票图右下方左右轮廓对称的酒石酸盐晶体,他的研究宣告了“立体化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

1856年的夏天,卢瓦尔河谷的空气里没有了葡萄的清甜,只有酸酒倾倒进河的刺鼻气味。酿酒商们愁容满面,一个白发老匠人拄着拐杖🩼找到巴斯德,颤巍巍地掏出一瓶酸酒:“先生,这可是我们全家的生计啊,再这样下去,我们只能卖掉祖辈传下的酒窖了。”

巴斯德没说一句安慰的话,背着显微镜🔬便扎进了潮湿的酒窖。霉味弥漫的窖室里,他蹲在酒桶旁,用吸管汲取一滴酸酒,滴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无数如细棍般的乳酸杆菌在疯狂蠕动——“罪魁祸首找到了!”

可如何既杀死这些“捣蛋鬼”,又不破坏酒的风味呢?他在实验室里支起一口铜锅,日夜守着温度计调试。50℃时,杆菌仍在游弋;60℃时,酒的醇香便消散大半。直到第二十七天,当温度计指向55℃,并保持了30分钟后,乳酸杆菌已被消灭,而酒的味道依然清冽醇厚,与新酿别无二致!

“55℃,30分钟,就是这个温度、这个时长!”巴斯德兴奋地跳了起来。

酿酒商们半信半疑地尝试后,发现奇迹真的发生了:酒不再酸败,风味如初。这后来被命名为“巴氏消毒法”的技艺,很快从酒窖走进了奶站、果汁厂。从前清晨挤的牛奶午后便变质,如今能安稳存放数日;易腐的果汁也得以走出产地,惠及更多人。

加蓬(1772):巴斯德诞生150周年,他坚守在实验室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为法兰西留住了葡萄酒的醇香,为现代食品工业撑起了一把“安全伞”。

1865年,法国南部的桑园陷入了一片死寂。原本碧绿的桑叶上,蚕儿纷纷蜷曲成一团,身上布满黑点,没多久便僵死过去。蚕农们抱着装满死蚕的竹篮,找到了巴斯德,哭声撕心裂肺:“巴斯德先生,求求您救救我们!桑园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对巴斯德露出了獠牙。父亲突发心脏病离世,两个疼爱之极的女儿又相继被伤寒夺走了生命,悲痛如巨石般压得他喘不过气。一日清晨,他正对着蚕的标本看得出神,突然半边身子失去了知觉——脑卒中猝然发作。医生叹息着摇头:“巴斯德先生,放下你的实验吧,否则余生只能卧床了。”

可是,窗外蚕农们绝望的眼神,他怎么放心得下呢。“我不能倒下。”他咬着牙对助手说。助手将实验室的实验台锯矮了十厘米,为他特制了一把带扶手的椅子。他用尚能活动的右手,颤巍巍地捏起滴管,将病蚕的体液滴在载玻片上。手一抖,标本便毁了,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再来;眼睛盯得发酸,就闭上眼默数片刻,再睁开时,目光依旧坚定。

整整两年,他在显微镜🔬前熬过了无数个日夜,终于揪出了那个隐形的“杀手”——一种会附着在桑叶与蚕具上、以惊人速度传播的微小孢子。他立刻教会蚕农们防治之法:用沸水烫洗蚕具,剔除带斑的蚕卵,定期为桑园消毒。不久后,桑园里又响起了蚕儿啃食桑叶的“沙沙”声。当一位老蚕农捧着一匹流光溢彩的丝绸走进实验室,老泪纵横地说:“巴斯德先生,是您把春天还给了我们!”望着那匹丝绸上的光泽,巴斯德的中泛起了泪光。成功的喜悦,给了巴斯德更多的力量。为了能够更好地投入科学研究,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锻炼,身体渐渐得到了康复,赢得了继续工作的本钱。

法属安道尔(2022):巴斯德诞生200周年,当他因卒中而活动不灵时,仍然以顽强的意志继续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病蚕中的微生物,让桑丝业获得了重生。

1885年7月6日,巴黎暑气灼人,巴斯德实验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一个衣衫湿透的妇人抱着个男孩冲了进来。男孩名叫约瑟夫·梅斯特(Joseph Meister),9岁,在乡间玩耍时被一条疯狗追咬了十四口。在那个年代,“疯狗咬伤”便是死刑判决,无人能解狂犬病毒的毒性。孩子的母亲抱着他找到了巴斯德,只为抓住最后一丝希望。

彼时,巴斯德与助手皮埃尔·保罗·埃米尔·鲁克斯(Pierre-Paul Emile Roux)已研究狂犬病近一年,但从未在人身上试验过疫苗。那是一场豪赌:若疫苗毒性未减,反而会加速孩子的死亡。当巴斯德看到孩子那双写满充满恐惧的眼睛,并轻声问“我会不会死”时,他的心猛地一揪:“试!所有后果由我承担!”

治疗方案最终确定为狂犬病减毒疫苗递增剂量接种法:从疯狗脑中提取病毒,注射给兔子;待兔子发病身亡,再取其脊髓注射给下一只——如此反复传代,让病毒的凶性一点点减弱。直到第十一代,将兔子脊髓晾干十一天,终于得到了“温和”却能唤醒人体免疫的疫苗。在巴斯德的指导下,鲁克斯全程参与了剂量计算和注射操作,经过10天13次注射,梅斯特奇迹般康复了。

就这样,这个男孩成了全世界第一个被狂犬疫苗拯救的人。后来有人问巴斯德是否害怕,他轻声说:“我怕的从不是失败,而是错过拯救一条生命的机会。”

法国(1985):巴斯德团队成功研发并首次临床应用狂犬病疫苗获得成功。票图为1885年鲁克斯在巴斯德的指导下,给梅斯特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横空出世,为狂犬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同时推动了疫苗学的发展,为后续多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年岁渐长,巴斯德的头发染上了霜雪,可他那颗“为生命奔走”的心却从未冷却。哪里有瘟疫,哪里就有他佝偻却坚定的身影。一年盛夏,波尔多港外的一艘商船被检疫官拦下——船上爆发了黄热病,已有数名水手殒命,“传染性极强,靠近者必死”的警告⚠️如铁律般森严。

已年过六旬的巴斯德听闻消息,拎着显微镜🔬便赶往港口。“让我上去看看,或许能找到阻止疫情扩散的办法。”他对检疫官说。遭到拒绝后,他趁着夜色,雇了一条小渔船,顶着风浪向商船划去。

上商船的瞬间,刺鼻的腐臭与消毒水味扑面而来。一个个病人躺在床上,高热不退,有的甚至浑身抽搐。巴斯德蹲在床边,一边仔细记录症状,一边小心翼翼地采集血液标本。助手劝他:“先生,太危险了,我们快离开吧!”他连连摇头:“多记录一个细节,或许下一个港口就少一场葬礼。”

最终,他虽然未能彻底攻克黄热病,可他的举动却如一道惊雷,劈开了人们对瘟疫的恐惧与盲从:对付传染病,不能只靠躲避,要主动研究、提前预防、建立规范的检疫制度。这颗由他播下的“公共卫生”的种子,日后生根发芽,长成了守护千万人健康的参天大树。

苏联(196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作为“为生命奔走”的瘟疫中的逆行者,他为公共卫生事业播下了第一粒种子。

巴斯德的一生,如同一盏长明的灯,燃烧在实验室的方寸之地。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指着笔记本📓上他亲自写下的三个被岁月磨得发白的词,轻声说:“就这三个——意志,扛住所有苦难;工作,踏遍每一步泥泞;成功,便会不请自来。”他每天清晨五点便走进实验室,深夜十一点才伴着月光离开,十八个小时的坚守,成了他不变的习惯。发生脑卒中后,他靠着锯矮的实验台继续研究,右手握不住笔,便口述让助手记录。1895年9月28日临终之际,他仍躺在病床上叮嘱陪在身边的助手“别停下实验”。

如今,当我们喝着巴氏消毒奶,接种疫苗抵御疾病,或服用精准有效的西药时,都应该想起19世纪巴黎那间小实验室里的暗淡灯火。那盏灯的微光,曾照亮过巴斯德分拣晶体的指尖、调试温度的额头、凝视显微镜🔬的眼眸;如今,这束光已化作漫天星辰,照亮了人类用科学守护生命的漫漫长路。

吉布提(1987):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和流动医疗车,他人生成功的答案是三枚刻进灵魂的印章——意志、工作、成功,他用自己一生的奉献,照亮了人类用科学守护生命的漫漫长路。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审核:夏媛媛

特别声明:[邮说医学史244:巴斯德——从鞋匠之子到人类救星(邮说医学史 奥托·迈尔霍夫)]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休闲文旅有望成为“超级产业”(休闲文旅有望成功的句子)

会上发布《2025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等研究成果,对休闲城市建设、未来休闲产业发展等提供科学指导。北京和上海属于综合驱动型,经济产业、休闲服务与交通设施并驾齐驱,发展动力较为均衡强劲。在中国,精神需求迎来…

休闲文旅有望成为“超级产业”(休闲文旅有望成功的句子)

苹果公司发布新品(苹果公司发布新闻最新消息)

当日,苹果公司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iPhone 17系列『智能手机』和新款『苹果手表』等产品。9月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丘珀蒂诺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参加新品发布会。 今日霍州记者 吴晓凌 摄 9月9日…

苹果公司发布新品(苹果公司发布新闻最新消息)

灿烂的花园:令『张颂文』“服软”的嘉宾出现,如果她常驻就好了(灿烂的花园综艺免费观看高清)

但正如所有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灿烂的花园虽然在『张颂文』的带领下展现了不少亮点,但也遭遇了观众对其个人色彩过重的诟病。 视角转换给老树新枝设计环节时可以考虑从更广阔、多元化视角出发——比如引入环保、植物保护等议题—…

灿烂的花园:令『张颂文』“服软”的嘉宾出现,如果她常驻就好了(灿烂的花园综艺免费观看高清)

芒果台的求生欲好搞笑,连做菜都要配人员分工的字幕(芒果台生活秀完整版在线观看)

起初,我还以为那些字幕是烹饪教程的步骤说明,仔细一看才发现,竟是节目组在事无巨细地标注每位成员的分工——谁切了菜,谁煮了汤,谁负责洗碗,生怕遗漏任何细节。这种近乎卑微的谨慎,显然是对上一季粉丝争议的过度反应,…

芒果台的求生欲好搞笑,连做菜都要配人员分工的字幕(芒果台生活秀完整版在线观看)

高德扫街榜是否能终结刷单乱象 重建可信生活服务信用体系(高德街拍任务)

9月10日,阿里推出了高德扫街榜,这是一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并融合AI技术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表示,该榜单旨在为用户提供真实的参考指引,并帮助店铺摆脱被迫刷分的无意义竞争,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

高德扫街榜是否能终结刷单乱象 重建可信生活服务信用体系(高德街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