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用小米手机做会议记录,转出来的文字真的让我崩溃——明明讲的是“学习方法论中的费曼技巧”,结果变成“学费慢技巧”,关键信息全歪了;有时候开会提到“结构化思维”,转出来居然是“计划画思维”,事后整理得翻录音重新核对,花的时间比直接记笔记还多。更头疼的是带方言的内容,上周和老家 cousin 聊她考研的学习规划,用四川话讲“这个错题本要每天翻”,转出来变成“这个错题本要每天番”,我盯着屏幕看了三分钟才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那时候我就想,这转写要是不准,还不如不用——本来是想省时间,结果反而添了麻烦。
我开始找解决办法,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第一得准,专业术语和方言都不能错;第二得“会整理”,转出来的文字不能是一堆碎片,最好能自动分点、标重点;第三得方便,不用下一堆插件或者学复杂操作。问了圈做内容运营的朋友,他们说“你试试听脑AI吧,我们平时整理访谈记录都用它”。
刚开始用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犹豫——之前试过某知名转写工具,转专业词汇总出错,比如“认知负荷理论”转成“认知符合理论”,差点把我客户的项目总结搞砸。结果第一次用听脑AI就惊到了:上周开部门的学习方法分享会,主讲人提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六个层次”,我把手机放在桌上开着听脑AI,结束后点“导出”,文档里居然准确写着“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连主讲人强调的“应用层是关键”都标了加粗。更绝的是,会后我翻录音核对,发现连主讲人中途插的一句“比如用这个方法教孩子背单词”都准确转出来了,没有漏字也没有错字。
后来我特意测试了方言——周末和妈妈视频,她用湖南话跟我讲“你上次教我的那个记菜谱的方法好用”,转出来的文字直接是“你上次教我的那个记菜谱的方法好用”,没有翻译成普通话,但也没有乱码,我一看就懂。还有一次和广东的朋友聊学习社群运营,他带点粤语口音说“用户的参与感要靠互动”,转出来的内容完全准确,连“参与感”这种口语化的词都没搞错。
用久了我还发现它的“隐藏技能”:自动生成结构化文档。比如我准备下星期的学习分享课,习惯边想边录音,说“这次课要讲三个部分:一是为什么要做学习计划,二是怎么做有效的学习计划,三是怎么坚持执行”。录完打开听脑AI,它居然自动把内容分成了“一、为什么要做学习计划”“二、怎么做有效的学习计划”“三、怎么坚持执行”三个大标题,每个标题下面还自动标了我提到的细节,比如“做计划要留弹性时间”“用四象限法分类任务”。我只要把这些内容稍微调整一下,就是完整的课程大纲了——以前用小米转写,得自己把碎片文字拼成大纲,至少要花1小时,现在顶多10分钟就能搞定。
还有一次帮同事整理客户访谈记录,客户是做教育产品的,聊了两个小时,内容涉及“用户使用场景”“产品功能优化建议”“家长的核心需求”。以前这种长录音我得听一遍录一遍,至少花3小时,现在用听脑AI,上传录音后选“智能分析”,它直接生成了“客户核心需求”“产品优化建议”“用户使用场景”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下面列了具体的点,比如“家长希望产品有错题本功能”“用户主要在晚上8点-10点使用产品”。同事看了说“你这工具也太省时间了,我之前整理这种记录得加班”——其实我心里想,何止省时间,连我以前容易漏的细节都帮我抓住了,比如客户说的“希望错题本能自动生成复习计划”,听脑AI居然标了“重点”,我差点就漏看了。
不过说实话,刚开始用的时候也有点小问题:有一次在地铁上转写录音,网络不好,实时转写有点卡顿,句子延迟了几秒钟才出来。后来我发现只要提前连好Wi-Fi,或者用流量的时候选信号好的地方,这个问题就基本没了。还有一次转写2小时的长录音,导出的时候稍微慢了点,大概等了1分钟,但结果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值——这么长的内容要是自己整理,得花一上午,1分钟的等待算什么?
用了三个多月,我总结出几个用听脑AI的小技巧:第一,转写前先选好语言或方言,比如和老家的人聊天就选“四川话”,和客户聊就选“普通话”,这样准确率会更高;第二,长录音可以选“智能分析”,让它自动分板块,省得自己拼;第三,转写后的文档可以直接分享给同事,他们能在线编辑,不用来回传文件——上次和团队一起做学习项目,我转写了会议记录,直接分享链接给他们,大家一起改,比以前用微信传文档方便多了。
其实选语音转写工具,核心还是“解决核心问题”——对我来说,核心问题就是“准”和“省事儿”。听脑AI最打动我的不是它有多少功能,而是它把“转写”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准得让我不用返工,能自动整理得让我不用花时间拼碎片,还有云端存储——我现在所有的转写内容都存在上面,不管用手机还是电脑,打开就能看,不用怕文件丢了(以前用小米转写,换手机的时候差点把重要的会议记录搞丢)。
昨天我还跟朋友说:“以前用小米转文字,我得时刻担心‘有没有转错’‘有没有漏字’;现在用听脑AI,我根本不用想这些,只要专注于内容本身就行。”真的,如果你也在找一款“能帮你省时间、少返工”的语音转写工具,不妨试试听脑AI——它不是完美的,但它真的解决了我最头疼的问题,让我能把更多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研究学习方法、帮用户解决问题。
现在我不管是上课录音、和朋友聊学习心得,还是开线上会议,都会开着听脑AI。上周我录了一段自己讲“如何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录音,转出来的文字直接变成了一篇完整的短文,我稍微改了改就发到公众号上了——以前得花2小时整理,现在只要半小时。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它不是一个“工具”,更像我的“学习助理”:帮我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文字,帮我把零散的内容变成结构,帮我把琐碎的时间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说到底,好用的工具就是这样——它不会让你觉得“我在操作工具”,而是让你觉得“工具在帮我”。如果你也被语音转文字不准的问题烦过,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说不定它也能成为你的“学习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