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栖霞妇联)
与西门子、宝马、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
助推智能『机器人』️
在高端制造领域产业化落地
……
9月11日
中国妇女报
将镜头聚焦栖霞区人工智能科研一线的
女性♀️科技工作者
中国(南京)智谷
人工智能产业链妇联副主席
霍静
一起为她打call!
在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师群体中,副教授霍静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脱颖而出,她不仅在2022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更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杰出研究者。
霍静在南京大学完成博士学位,主攻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前沿学科。她的研究领域广泛,在具身智能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亮眼成绩。特别是针对扩展机器学习在“真人讽刺漫画生成”方面的能力——需要首先解决该领域数据集缺失这一问题,霍静带领团队成功构建了国内首个“真人艺术漫画数据集”,为相关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数据集基础。如今,这一成果已成为该领域公认的评估基准。
挑战具身智能技术难题
在AIGC初现雏形时,霍静就对这项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十分感兴趣。
“我们从网上找到人物以及和其对应的真人漫画,然后尝试让AI生成讽刺漫画,在夸大人物面部特点的同时保持其身份不变。”奔着这个目标,日积月累中,霍静带着团队逐步建立起了国内首个大规模“真人艺术漫画数据集”,数据量由已有公开数据集中的200~300张扩展至12000多张,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有了这样的数据集以及AI生成模型,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通过机器秒速画出自己的真人漫画,还非常逼真。”
面向这一领域的产业协作,霍静带领团队长期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多模态大模型的机械臂持续优化指令理解、末端抓取控制等能力深耕研发,拓展智能机械臂应用潜能,相继与西门子、宝马、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推动智能『机器人』️在高端制造领域产业化落地。
做AI科研“提灯人”
霍静的日常忙碌而充实,除了公务出差,基本就是家和实验室两点一线,遇到科研任务繁重的时候,更是通宵达旦。同时,她还承担着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人工智能》《新型机器学习》等。2024年2月,南京大学发布了“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她在其中承担了人工智能艺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讲授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创新应用。在课堂上,为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她会在基础知识之上引入大模型、视频图像生成、具身智能等新领域、新技术,让课程内容与前沿研究紧紧绑定。
霍静不仅科研上精益求精,还严格地督促学生们要脚踏实地,夯实科研能力。“除了基础授课,在作业设置方面,我还会找一些产业界的前沿课题作为学生课后的大作业。”霍静说,从AI音乐生成、AI连环画生成到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小车自主导航、通用机械臂操作决策、掼蛋游戏算法……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都在尝试用代码解决问题,并努力在工程中落地实现,对AI本质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谈及做AI科研的初心,霍静的眼睛顿时变得清亮。“记得我上高中时,看过一部电影就叫《人工智能》。”霍静回忆起了电影中的情节,“主人公是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人』️男孩,他和他的人类母亲建立了很强的情感联结,当时觉得这个故事挺神奇的。”这是她对AI最初的印象,也是引导她深入科研的因子。
在多年的学习中,霍静对科技的兴趣日益浓厚。本科毕业后,她决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工智能领域。在硕博期间,她跟随导师开展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技术研究工作,十余年如一日初心不变、教研相长,承担了多项重要基础科研任务,在三尺讲台上启发青年梦想。
“有了扎实的科研能力才能推动技术不断进步,之后还要具备很强的工程能力,能真正用代码实现你的解决方案。”这是霍静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也是对科研的要求。
谈起接下来的目标,霍静信念坚定:“要继续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攻关技术难题,做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开创性成果。我也希望激励学生们勇闯创新难关,培养更多为科技进步而奋斗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