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美国科幻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高堡奇人》、《少数派报告》、《尤比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流吧!我的眼泪》等。
迪克笔下的人物都是普通人——小职员、维修工、二手商人,他们意外地陷入现实崩塌的危机:记忆被篡改,身份被伪造,宠物可能是个电子间谍,甚至连信仰的神谕也可能只是一行故障代码。这种设置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追问:如果连我所感所知皆可伪造,那么“我”究竟是谁?
迪克早在我们被『社交媒体』、虚拟身份和人工智能包围之前,就敏锐捕捉到后现代心灵的症候:真实感的消失。我们今日何尝不活在一个真实性存疑的世界?滤镜塑造容貌,算法定制信息,我们不断在多重身份中切换,却越来越难以回答“我是谁”。迪克的主人公总是在残缺、欺骗和混沌中,凭借一点人性的微光——或许是爱,或许是质疑的勇气——笨拙地寻找真实。
迪克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何为真实?个人身份如何建构?他在《尤比克》中写道:“现实只是一个观点。操纵现实的基本工具是操纵语言。” 他认为现实其实是主观的,被文化和语言所绑架。但他又指出,即使现实欺骗了你,你仍可以选择相信某些东西——相信爱,相信在无尽的混沌中,一个真诚的瞬间就足以证明存在的价值。
读迪克的小说,就像伸手触摸全息投影中的火焰:明知是幻象,却依然能感受到灼热的刺痛。他教会我们的或许不是如何分辨真实与虚幻,而是在不确定的洪流中,如何守护内心那一点脆弱的真诚。
原文摘录: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想象力配上一丝智慧,都是无坚不摧的利器。
——《少数派报告》
当每个人都笼罩在恐惧中时,大家都愿意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
——《少数派报告》
社会观念的位移,这就是科幻的本质。
——《记忆裂痕》
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区别在于:短篇小说描写谋杀;长篇小说描写谋杀者,以及他的行为源起的内心世界,高明的作家会在前奏中层层铺垫。
——《记忆裂痕》
My schedule for today lists a six-hour self-accusatory depression.
我今天的日程安排是六个小时充满自责的抑郁。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It is sometimes an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reality to go insane.
有时候,发疯是对现实的适当反应。
——《瓦利斯》
恐惧会比憎恨和嫉妒带给你更多错误决定。如果你恐惧,你就不能全然地接纳生命。
——《流吧!我的眼泪》
悲恸可以让你和你失去的再次结合。它是一场融合,你随那些你爱过,但业已失去的人或事物而去。
——《流吧!我的眼泪》
善良的品质,把我与石头、木棍、金属区分开来,并将永远如此。
——《流吧!我的眼泪》
他的思维拒绝运转。人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或者自欺欺人的时候,总会这样。
——《高堡奇人》
过去已经发生,但过去正在改变。
——《命运规划局》
Reality is just a point of view.
现实只是一个观点。
——《尤比克》
The basic tool for the manipulation of reality is the manipulation of words.
操纵现实的基本工具是操纵语言。
——《尤比克》
When I believe, I am crazy. When I don’t believe, I suffer psychotic depression.
当我相信的时候,我疯了。当我不相信时,我精神抑郁。
——菲利普·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