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西双版纳州公安交管系统 “AI实战应用大比武”决赛在交管支队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州公安交管系统的六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将人工智能深度植入交通管理核心场景——从拥堵路口的信号灯到掌上交管AI小助手,从精准的宣传视频制作到高效的智能辅助交通警情分析,从勤务工作智能量化考核到跨境车辆AI智慧管控,一场“向科技要警力”的智慧革命正在全州公安交管领域掀起浪潮。
本文图源:西双版纳警方
01
景洪交管大队:信号灯有了“自适应大脑”
面对旅游城市潮汐车流难题,景洪交管大队亮出“杀手锏”—— “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最大压力交通信号灯智能调控方案”。
现场演示中,系统 通过实时感知上下游路口车流压力(上游积压车辆数-下游可通行空间),结合图神经网络,动态调整红绿灯分配时长。在宣慰大道等13个路口实测中,区域平均延误直降30%。该方案通用于中小城市或交通模式相似的城市区域信号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适用于区域交通协调控制、拥堵治理与智慧城市信号系统建设等业务场景,这套“会思考的红绿灯”为城市治堵提供了新模式。
02
交通指挥大队:“警情显微镜🔬”穿透数据迷雾
“AI智能辅助交通警情分析”系统让海量警情数据焕发新价值。交通指挥 大队基于Qwen-Max与Qwen3-32B双模型,对百万级警情数据进行智能清洗、特征提取和时空聚类。“过去三天的手工分析,现在十分钟自动生成风险热力图。”指挥员现场演示系统生成的《高风险路段治理方案》,对事故路段、高发时段、交通违法、公路安全隐患风险等进行画像制图,精准定位事故隐患、黑点,推动勤务部署效率提升。
03
勐海交管大队:小程序撬动大民生
勐海交管大队开发“勐海交管AI小助手”成为民生服务亮点。知识库建设紧密结合勐海县基本情况、路况特点、民族习俗和常见问题,使AI解答更“接地气”。“以前处理事故要跑三趟,现在点开微信就能办结!”,该系统整合事故快处、违法查询、出行诱导、交管业务咨询等多项功能,7×24小时在线的智能助手,有效延伸了交管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覆盖,成为线下窗口的有力补充。
在探索和研发方面,他们 前瞻性规划并推进傣语、哈尼语智能交互,目标定位在让每一位少数民族群众和中老年人群体同等享受数字便利,无论民族、年龄、地域,都能在“指尖上”“口语间”享受到更便捷、更精准、更有温度的交管服务,体现了服务的深度与温度。
04
交通秩序管理大队:AI导演“拍”出爆款安全课
如何让刻板的交规宣传直抵人心?交通秩序管理大队的答案是:让人工智能当“导演”。他们 利用“『DeepSeek』+即梦AI+剪映”技术链,输入本地事故案例和宣传重点,通过AI瞬间生成情节生动、画质精良的短视频,现场演示制作的《未成年人飙车危害》警示教育视频让人耳目一新。“过去一周的工作量,现在十分钟完成!”,参赛队员介绍。系统还能分析受众偏好,为不同群体定制方言版、校园版、社区版内容,精准投放至『抖音』、微信等平台,让安全知识真正“破圈”。
05
勐腊交管大队:“数字界碑”守护国门通道
06
高速公路一大队:警力调度装上“智慧引擎”
“勤务工作智能量化考核”平台破解传统考核痛点。高速公路一大队的“AI勤务工作智能量化考核”运用,将民警巡逻里程、处置时效、执法质量等12项指标纳入AI评价体系,通过『数字化』分析、可视化展示数据趋势和模式,实现动态权重算法生成“战力值”雷达图。这种用数据说话的考核方式,推动重点路段见警率提升35%,警力资源配置实现精准化。
比武现场,键盘敲击声与大屏闪烁的数据流交织。在问答环节,评委组从每一个参赛队项目的架构设计、目标实现、可持续远景等方面进行了提问。
在点评总结中,评委组指出, “这些项目不仅解决具体痛点,更在重塑警务逻辑。各个参赛项目从‘人海战术’转向‘数据驱动’,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干预。AI正让交通管理更聪明、更高效、更人性化。这场比武是起点,我们要把‘实验室成果’加速铺向全州道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智慧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经过紧张角逐,勐海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荣获一等奖,交通指挥大队荣获二等奖,交通秩序管理大队荣获三等奖。
当小程序解民忧、信号灯会思考、警情报告自生成、跨境车辆秒通关——这场AI大比武播下的种子,正在催生全州公安交通管理的深刻变革。相信通过接续努力的探索、创新和发展,一个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未来,正疾驰而来。